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家长会演讲稿 >> 正文
高三家长会发言材料

三个树立”来全面迎接和驾驭备考阶段的学习挑战


一是树立纪律观念。越是临近高考,学生的思想越容易受到各种影响而出现波动,越容易出现集体观念淡薄和违纪等现象,所以更要加强纪律教育,严格管理,考前适当放松不等于放纵。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学校和年级组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达到纪律好、学风浓、班风正。


二是树立时间观念。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时间就是分数。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和必要的体育锻炼时间的情况下,督促学生抓紧每一天每一时,甚至每一分每一秒。同时强调要紧紧抓住并充分利用在校的“有效时间”,注重时间的有效性,力争时时有收获,天天有进步。


三是树立竞争观念。近几年来尽管高校招生一再扩招,但是只要高校办学水平还不是百分之百相同,就一定存在着竞争。所以,在复习备考阶段,在对学生正确进行生理、心理指导的同时,应要求学生立足自我、超越自我,明确“竞争出成绩,竞争出人才”、“人生能有几回搏”的道理,明确“学如逆水行舟”的道理,要敢于吃大苦、攻难关,要力争上游,奋勇当先。这样才能全面促进整体高考水准的提高。


(三)以管理为重点,通过“三个重视”来全面部署和指挥高考攻坚阶段的组织工作


一是重视对高三班级工作的领导。毕业班工作其实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人、财、物的调配,而且涉及到教育、教务等部门的协同,不仅涉及到高三师生的教和学,而且涉及到非高三年级师生的支持和配合,高三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部署、指挥,并对在学校全体教师中形成一种向上的风气负责,对在教学中形成一种竞争的态势负责,对在整体上形成一种有利的保障机制负责,而且要落实高三领导小组成员包班级、包备课组的情况,以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重视每次的模拟考试,在认真细致的质量分析中调整复习的方向和方法。在高三备考中,适当地多安排了一些模拟考试,以便了解学生的情况,检验复习的效果,锻炼学生的技能,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多次与外校进行“联考”,以便能进行横向比较,发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三是重视教学信息的收集和采用,做到知己知彼,有的放矢。在高三后期,不仅要收集来自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部考试中心的有关高考的政策和命题的方向,而且要收集各类研讨会、内部资源、报刊杂志上专家们对考试说明的分析意见和应试策略。


(四)以质量为根本,通过“三抓”来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


一是抓紧复习教学。要求各科教师在学校和年级组的宏观指导下,大胆、灵活、主动,有重点、有特点、有针对性地微观把握各自的复习,做到因班而异、因人而异,做到无薄弱学科、无薄弱章节、无薄弱要点,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梳理知识、构建框架,做到夯实基础、突出能力、练有所得、讲有所获


二是抓好试题的选用。在高三的后期,各地的试题、试卷多如牛毛,而学生的时间又非常宝贵,这就要求教师能认真抓好试题的选用。一般说来,应做到每道试题精心采集,每份试卷集体审定,重要题目避免遗漏,一般题目避免重复,以保证练得对路,练得有效。


三是抓实“磨尖纠偏”。高考中,学生有任何一科“瘸腿”都将影响高考成绩,同样没有一科成绩“冒尖”高考总分也不可能很理想。所以在高考攻坚阶段,磨尖就是要在几科中崛起一个龙头,纠偏则为学科分值的提升带来一个更大的空间。在高三后期,除了调动学生自己磨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家长会讲话稿
       毕业班家长会讲话稿
       家长会讲话稿二
       幼儿园家长会演讲稿
       高三家长会演讲稿
       小学生生活学习家长会演讲稿
       四年级教育子女家长会演讲
       初二学生发展家长会演讲稿
       高二学生发展家长会演讲稿
       学生发展的家长会发言稿
     
    祖需要实干家爱国演讲
    走向第二十一个教师节途中精彩演…
    国税局依法治税总结
    高一学生的心得感想
    新义务教育法学习体会—教育新曙…
    统计局规范建设意见
    安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工业移民实施管理办法
    治理局我为事业燃烧激情演讲
    解决三农问题需要理论创新
    暑假致学生家长一封信
    中学致学生家长一封信
    小学生家长家庭教育发言材料
    教育专家家长会发言材料
    家长会发言材料2
    家长会发言材料
    高明家长会发言材料
    高三家长会发言材料
    家长会学习材料——只有你能
    妇代会兴办好家长学校经验材
    家长会演讲稿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