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国旗下演讲稿 >> 正文
国旗下讲话—第周—水手风采

国旗下讲话—第周—水手的风采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初二⒂班的张帆,很兴奋能再次站在这光荣的讲台上,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水手的风采》。
  蔚蓝的天空下,碧蓝的海面上,一艘银舰乘风破浪、扬长而去。一列水手岿然不动站立于甲板之上,屹立于海天之间。这便是水手的风采——一种风平浪静的坦然,一种惊涛骇浪时的从容,一种风吹雨打后的成熟。当你身处逆境时,你是否还会想起那句歌词: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至少我们还有梦。
  期初考试又在同学们紧张、原创:忙碌的身影中悄然而去,却将各种不同的感受留在我们的心中:或是因小有崭获的成就感乃至骄傲,或是深陷于考试阴影中难以自拔的沮丧,更或是为新一次考试而磨刀霍霍、信誓旦旦,等等。总之,有人幸福着,有人痛苦着,有人努力着。
  水手告诉我们不要被风平浪静所迷惑。风平浪静可能是暴风雨的前兆,风平浪静不代表没有潜流暗礁。老人言:小心驶得万年船。因此对于一次考试的成功,不要盲目乐观,你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你也许有不会的地方,也许有马虎的地方,即使这些你都没有而得了满分,你也会有方法不佳的地方。假如你一意孤行、骄傲自大,潜流会掀起巨浪,暗礁会变为炸药,失败只是迟早到来的结局。因此善待每次考试后的分析总结,不断反省自己,发现问题,主动改进。在顺利登陆理想的彼岸之前,请不要轻言成功。
  水手告诉我们不要为惊涛骇浪而折腰。惊涛骇浪并不可怕,熟悉它的脾气就能把握战胜它的方法。正如乌云遮不住太阳,要坚信惊涛骇浪终会过去,究竟风平浪静的时候居多。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更何况从小到大我们要经历过无数次的考试。考前养精蓄锐,充分预备;考场上勇往直前,全力以赴;胜利的结局固然可喜,但失败结局的意义更重大。失败的痛苦是成长的动力,即使一百次跌倒也要第一百零一次爬起;失败的教训是成长的养料,清醒自知这不过是人生攀登的山腰,我还在路上。我们要用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来为未来的战斗荷枪实弹。
  水手还告诉我们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经历过无数风雨的洗礼,反复地试航,不断发现漏洞与缺陷,原创:你才能把握识别潜流、暗礁的技巧,才能成长为真正的水手,扬帆远航。感谢考试,为我们架起人生成功的跳板;感谢考试,为我们铺就攀登高峰的阶梯。从考试中我们经历过失败、痛苦、成功,也得到了磨炼、反省、升华自我的机会。感谢义中这片布满竞争的净土,它赐予了我们充实、完善自己以战胜未来大风大浪的不二法门——聪明。怀一颗聪明之心,怀一颗虔诚之心,怀一颗热忱之心,积极投入生活、学习、工作,而不是消极避世,也不是做闲云野鹤。面对分数与名次,胜不骄、败不馁;面对荣耀与屈辱,宠辱不惊、卧薪尝胆。我们年轻,我们还有梦想,我们不轻言放弃,我们会像子弹一样,一旦出击,必定全力以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崭新日出到来之时,我们将破茧化蝶,在自己向往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最后,我想将文学大师冰心的话赠与每一位像水手一样努力、战斗的同学:“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撒遍了牺牲的血雨。所以,假如失败,我们无须遗憾,因为那成功是我们竭尽所能也摘不到的天星,假如我们一味怨天尤人,遗憾抱怨,那就太失败了,因为那成功是我们俯首可拾却没有弯腰去拾的珍宝。”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国旗下讲话—第周—做一个勇于探…
       第九周国旗下讲话——要爱护公共…
       第周国旗下讲话
       第十周国旗下讲话——爱护公共财…
       第十三周国旗下讲话
       国旗下讲话——勤俭节约美德不能…
       国旗下讲话勤俭节约是一种责任
       十月份国旗下讲话—国庆颂歌
       十月份国旗下讲话—献给亲爱祖国
       第七周国旗下讲话——抓住机遇挑…
     
    社会治安讲话
    建设局党风廉洁建设工作报告
    网络机构评测组领导个人总结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开创我市商务新…
    墓碑文写作基本要求
    国土局发展廉政建设计划
    大学校园自助餐饮创业企划书
    乡镇度组织总结和思路
    学生会主席计划
    村级组织完善实施意见
    消防支队后勤处出纳事迹党旗
    植树节国旗下讲话稿
    教师植树节国旗下讲话
    校长植树节国旗下讲话
    小学生国旗下讲话为别人绽放
    重阳节国旗下讲话
    第四面国旗下讲话
    第十七周国旗下讲话
    6周国旗下讲话愚公移山故事
    第八周国旗下讲话
    国旗下演讲稿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