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国庆演讲稿 >> 正文
庆祝国庆节群众歌咏大赛主持词


男:各位尊敬的领导、各位嘉宾——
女:各参赛单位同志们——合:下午好——
男:在这金秋送爽,歌海如潮的季节里我们共同欢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7周年!
女:在这秋染大地,漫山彩虹的季节里我们一起庆祝xx解放57周年!
男:在今天的《祖国在我心中》大型歌咏比赛开始之前,我们非凡邀请国旗护卫队的战士们举行升国旗仪式。有请xxx为我们主持升国旗仪式。
(奏国歌升国旗)
(升国旗仪式主持人说“请坐下”后,起音乐,演出主持人在开场音乐声中上场。)
女:连日来,随着“升好祖国第一旗”国旗护卫队xx升旗活动在全区各市县(区)依次举行,“祖国第一旗”在全区580万回汉各族人民的崇敬的目光中渐渐展开,由此引发的爱国情潮一浪高过一浪。
男:一面国旗,书写着丰厚的内涵:那是祖国的土地,那是游子的归依,那是不屈的奋斗,那是国家的富强。国旗照耀航程,国歌催人警醒,鼓舞着我们中华民族开创着新的世纪,希望我们今天的歌咏大赛能对这一内涵作出最好的诠释!
男:当我们站在黄河边暇想,祖国是冲天腾飞的巨龙,是叱咤时代的风云!
女:当我们站在贺兰山上远望,祖国是威风凛凛的雄狮,是舞动神州的青春!
男:我们脚下的道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宽广!我们的视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辽阔!
女:我们的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昂扬,我们的生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红火。
男:我记得伟人毛泽东说过:“真正的翱翔不是身躯,而是歌喉;真正的翱翔不是歌喉,而是比火焰更明亮的思想。”
女:今天,我们有了“三个代表”这颗比火焰还要明亮的思想,就让我们用歌喉来表达对祖国最真挚的祝福吧!
男:让我们放开喉咙豪迈地唱一曲——
合:祖国颂!
节目一:《祖国颂》演唱单位:教育系统
女:我们跨过宏伟的山峰俯瞰历史的风狂雨落,近百年的中国史暮色苍茫。
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如同熊熊的火焰,驱除了屈辱的历史阴霾,使我们坚实的脊背顶住了那百年的沧桑。
女:接下来有请自治区老干部局的同志们为我们演唱《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节目二:演唱曲目《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演唱单位:自治区老干部局
节目三:演唱曲目《保卫黄河》演唱单位:
女:历史的耳畔,礼炮的隆隆声,排山倒海般回响着祖国五十七周年的沧桑巨变。
男:浩荡的洪流,冲过历史翻卷的漩涡,激流勇进,涌起过多少命运的颠簸。
女:巍峨的华表,再一次让挺拔的身躯披上了曙光。宏伟的,让时代的风云迎来了新一轮东升的太阳。
男:祖国啊,我的大中华,你永远布满希望!
女:祖国啊,我的大中华,你永远朝气蓬勃!
男:青春中国,开始抒写灿烂的新篇章,实现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节目四:演唱曲目《青春舞曲》演唱单位:自治区电力公司代表队
节目五:演唱曲目《在希望的田野上》演唱单位:xx农恳代表队
节目六:演唱曲目《回娘家》演唱单位:xx大学代表队
男:长江长城长白雪山处处流传着汉唐神韵!
女:黄山黄河黄土高原日日呈现着中华气势!
男:今日的塞上江南,贺兰起舞,萃湖扬波,人文风貌流光溢彩!
女:今日的塞上江南,凤鸣龙吟,明珠闪烁,经济建设高奏凯歌!
男: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尽情地歌唱,让奔放的旋律在西部开发的号角中彰显我们——
合:青春的活力!
节目七:演唱曲目《中华颂》演唱单位:银川市代表队
节目八:演唱曲目《三个代表指航程》演唱单位:自治区地税系统
节目九:演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国庆文艺晚会主持词开幕词
       喜迎国庆欢乐中秋联欢晚会主持人…
       超市中秋国庆晚会主持稿
       国庆五十五周年广场文艺演出晚会…
       庆中秋节迎国庆节联欢会上客串词
       市城市治理行政执法局迎国庆庆仲…
       国庆节主持演讲稿
       建国57周年国庆节通宵晚会主持稿
       企业庆祝十一国庆节祖国颂大型歌…
       企业庆十一国庆节主持词
     
    市委领导在人口与计生会的发言
    建立现代产业系统的意见
    幼儿园发展后勤教育计划
    纪委半年总结
    建筑工程个人实践回顾
    贯彻中共中央政协意见会议讲话
    机关效能小结
    软件工程测试
    科技局加强科技创新发展报告
    农村教育寄宿制优化考察报告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90周
    童装国庆节促销计划
    张国庆女士荣膺全国党代表考
    党员志愿者庆祝七一演讲发言
    公司庆祝交流会用户代表讲话
    迎国庆60周年机械行业成就展
    庆国庆创先争优动员会发言稿
    国庆节宣传标语口号
    国庆节专题国庆期间小学生手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
    国庆演讲稿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