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公众演讲稿 >> 正文
回看历史振我中华爱国主义演讲稿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回看历史 振我中华》。历史的风,吹翻起六十八年前的那一页。在我的眼前,历历浮现出,那冰雪覆盖的1935年,那悲痛岁月里的冷嗖嗖的日子。日本帝国主义大肆张开它的魔爪,伸向了我中华的心脏:华北大地;而此时,卑怯可笑的国民党政府,却居然畏于帝国主义的淫威,预备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来满足一时的苟且偷安。我感到了卖国者的卑鄙与可耻。中华民族,你,陷于内忧外困之中,你的尊严倍受挑畔,你的躯体将被蹂躏。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总是默默企盼:企盼奇迹诞生;在这样的时刻,我们总是默默祈祷:祈祷我们的民族,能够转危为安,能够走出泥泞与困境,驱散开这漫漫的黑云。而让我,让我们所有中国人最感骄傲的事情是:我们从来没有失望过一次。在倍受屈辱的民族的背后,总有我们中华的优秀儿女挺身而起。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6000愤怒的北平人们走上街头,高举着正义的旗帜,奔走呼告,勇敢地向卑鄙的暴虐宣战,向怯弱的卖国宣战。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我们优秀的中华儿女,你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我们民族的脊梁;假如,假如我们的民族,没有你,它的生命将是如何的暗淡,它将会走向何等可怕的深渊啊!你以你坚毅不挠的行动,告诉所有的居心可怕的人们:中国人是不可辱的,中华民族是不可辱的。中国人将为国而声、为国而战、甚至为国而死。我也知道了,中国因你而出色。你使我想起了,志在维新、视死如归的谭嗣同;你使我想起了,抛妻别子、不惮前驱的林觉民;你使我想起了,东渡扶桑、救国救民的秋瑾;你使我想起了,弃医从文、疗救民心的鲁迅;你使我想起了所有为我们中华的独立崛起,探索着、痛苦着并奉献着的人们。使我想起了,陈毅元帅如是说,“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从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到中俄战争,从《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重若苦海的苦难,漫漫修远的长路,并没有使东方巨人从此消亡的缘故,正是因为在你们啊,我们民族最可爱的人,正是你们这些以天下事为已任的仁人志士,所组成浴血奋战洪流,揽起狂澜,吹响起我们民族的历史的新的纪元。.虽然,我们古老的中国像一艘搁浅的大船,尽管沉重,尽管缓慢,但依然还坚挺着前进的风帆。同学们,为国而声、为国而战、甚至为国而死,才是一个人最大的骄傲;谁假如在心里没有自己的祖国,谁就不属于人类。同学们,当你伫足于宏伟蜿蜒的万里长城之上,当你止步于滚滚东去的黄河之边,当你静立在烟波浩渺的渤海之滨,当你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之时,你的心中是否感慨难平,是否热情奔涌?同学们,切莫以为只有生在乱世才好为国分忧。欲报国何须生于乱世,又何止在沙场上拼杀?同学们,我们是初开的鲜花,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我们的战场便是这足下的土地,用我们百倍的努力,学得知识、学得能力,然后用自己强健的双手开创一片辉煌的事业。假如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如此,都能把自己事业与理想,和我们的民族相融,那么我们的中华民族将不再是可辱的,将会成为能以昂然身姿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员。让我们为振兴我们的中华拼搏吧。要知道振兴中华是我们每位同学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告诉自己吧,我们的心属于祖国。[1]
在百度搜索:回看历史 振我中华(爱国主义演讲稿)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让爱与安全同
       用爱熔铸师魂教师节演讲稿
       情系红绿灯下爱洒十字街头交警演…
       一篇出色演讲稿爱国主义
       真诚服务无止境爱岗敬业创佳绩银…
       我爱我职业教师节演讲稿
       教师庆七一演讲稿爱岗敬业报党恩
       安全生产——爱期盼
       珍爱生命远离事故
       爱国需要实干家
     
    学校共青团教育发展计划
    政府领导20年廉政述职情况报告
    地税局加强科学发展学习材料
    向杨岳学习推进党建先锋工程经验…
    新老团干部茶话会上的祝酒词
    医疗保险稽核总结材料
    学习十7大心得体会科学发展观
    文化站业务汇报
    巧用电教手段激情明理导行提高学…
    医疗事故鉴定办公室工作汇报
    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的历史考
    先秦至唐的历史考察
    先秦至唐历史考察
    从历史意义来熟悉梁祝悲剧
    历史学科优秀老师事迹材料
    党历史见证读中国共产党章程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永
    十七大学习体会十七大历史地
    7大学习体会十七大历史地位和
    七一讲话心得体会—历史经验
    公众演讲稿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