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形势政策心得 >> 正文
新中国60年光辉历程篇章心得体会

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由1952年的1996万公顷扩大到2008年的58472万公顷,农机总动力由18万千瓦增加到82190万千瓦。

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我国农产品供给不仅解决了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饭问题,还为加快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持。

粗钢年产从16万吨到5亿吨 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工业是现代化的脊梁。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新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短缺问题,而且还使我国逐渐成为一个世界制造业大国。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成倍增长。2008年与1949年相比,我国粗钢产量由16万吨增长到50092万吨,纱产量由32.7万吨增加到2149万吨。我国由一个只能制造初级工业产品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根据联合国资料,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份额由1995年的5.1%上升到2007年的11.4%。

对外贸易增长2266倍 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方位开放

2002年4月,来自印度的客商在“2002中国澄海国际玩具及工艺品博览会”上洽谈玩具生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开放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初,基本上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上了对外开放之路,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三对外贸易大国。

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950年的11.3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25616亿美元。改革开放以来,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8526亿美元。“走出去”战略顺利实施,2008年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407亿美元。

我国由长期以来的外汇短缺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1952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1.39亿美元,2008年为19460亿美元。

城镇化率从10.6%提高到45.7% 走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城乡统筹是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大问题。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我国城乡结构经历了从城乡分割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转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镇化水平很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10.6%,城乡之间处于严格的分割状态。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2008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45.7%,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文盲率降至6.67% 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口80%以上是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左右。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目前的教育普及程度已经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3.3%,高中毛入学率74%,初中毛入学率98.5%,小学净入学率达99.5%,文盲率降至6.67%;当年高中阶段在校生人数454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057万人。

研发经费已占gdp1.52% 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2009年1月9日,在美国拉斯韦加斯举行的2009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参观者参观中国海尔集团展出的液晶平板电视(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国家统计局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事业不断取得重大成果。

2008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4570亿元,占gdp1.52%,比1991年提高0.87个百分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农家人迎国庆60周年顺口溜心得体…
       迎国庆60年顺口溜里看变化心得体…
       医院实施质量管理年活动心得体会
       整理档案心得体会
       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烟草对标管理心得体会
       烟草六有心得体会
       电力安全事故心得体会
       小学班主任理论与实践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吴大观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二00八年党组织建设总结
    统筹城乡发展 解决三农问题
    水厂营业处工作汇报
    企业董事会回顾
    工商局职工考核规则
    保险公司业务员爱岗事迹演讲
    东北大学网迎十七大
    永远红飘带入党思想汇报
    县委纪念妇女节周年会讲话
    乡镇半年安全生产总结
    常委扩大会议新中国成立周年
    中国南极科考队启航
    中国国际矿业会议开幕
    中国生物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中国经济论坛上的讲话
    引进中国500强企业工作会上的
    中国传统节日来历之七夕情人
    最新中国国际咖啡酒吧产业博
    中国共产党章程知识竞赛题目
    中国白酒品牌竞争力研究报告
    形势政策心得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