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形势政策心得 >> 正文
三问三查促三保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9月份,xx单位开展了“三问三查促三保”活动,在1日至10日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学习。现将有关学习心得和体会小结如下:

一、通过学习动员,使本人清楚了“三问三查促三保”活动的指导思想

开展“三问三查促三保”活动,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三保一弘扬”目标要求和全街道“一根主线,六个重点”工作部署,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全面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与能力建设,引导全街道干部加强理论武装、提高思想修养,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真正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振奋精神,为实现我街道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通过学习,使本人清楚了“三问三查促三保”活动的主要内容

“三问三查促三保”活动主要内容包括:

1、“三问”:一是问自己为经济社会发展做了哪些工作。二是问自己为老百姓致富、改善民生提供了哪些帮助。三是问自己为保南康平安、促进社会和谐尽了什么职责。

2、“三查”:一是查事业心责任感强不强,看是否讲政治、讲大局,自觉从大局利益出发,团结务实谋发展;是否爱岗敬业、自觉履行岗位职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上;是否对上阳奉阴违、对下敷衍推诿,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是否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是查工作是否漂浮、作风实不实,看是否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是否勇挑重担、敢于负责、积极主动攻坚克难;是否做到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情况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处理;是否有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办事不公、执法不严、为政不廉和“三乱”等现象。三是查能力素质强不强,看是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谋划、决策和安排工作,是否精通本职业务、善于做群众工作,维护一方稳定;是否做到完成各项工作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是否有解决实际问题、攻坚克难的能力,是否有遇到复杂的矛盾、棘手的难题绕道走的现象。

3、“三保”:即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三、通过集中学习,本人明确了差距,增强了改进作风、提高能力的紧迫感和主动性

集中学习一批教育读本。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专题辅导等多种形式进行,深入学习了《党章》、毛泽东同志《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整顿党的作风》、《反对自由主义》,胡锦涛同志《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和在中央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央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省委书记苏荣同志在省纪委十二届五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同志在市纪委三届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等内容。并在学习过程中,对照要求,明确了差距,增强了改进作风、提高能力的紧迫感和主动性。

四、通过开展大讨论活动,本人进一步强化了责任意识、改进了工作作风

开展了大讨论活动,紧密结合党员干部队伍在宗旨意识、思想作风及能力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广泛讨论和思考如何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明确努力方向。讨论中引导干部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使广大党员干部明确强烈的责任心、扎实的工作作风、严明的组织纪律是做好工作的保证,从而自觉强化了责任意识、改进了工作作风。

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和讨论活动,为下一阶段思想作风

[1] [2] 下一页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践行科学发展心得体会提升党组织…
       开展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全面推进六…
       全球关灯一小时活动心得体会
       公务员初任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心得体会
       西部计划志愿者民政心得体会
       区环保局选派干部动迁心得体会
       优化投资环境保障科学发展心得体…
       一片丹心报党恩学习王瑛先进事迹…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心得体会
     
    国土局分局履职工作报告
    廉政文化机关作风建设方案
    教师节出色搞笑短信欣赏
    导游职业就职报告文书
    代理保险专业营销体系建设情况分…
    铁路安全生产的讲话
    高强卫生部班子调整是党外人士参…
    预备党员创先争优心得体会
    优秀基层法院院长评选推荐报告
    班主任加强德育教育计划
    三查三治专项活动方案
    三查三看几点心得
    三查教育活动剖析材料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
    三查三看党员学习个人感悟
    三查三看学习回顾2则
    三问山西生态煤黑子如何披绿
    形势政策心得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