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五中全会 >> 正文
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思考

  
  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具体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是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上的重要升华。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发展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中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引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发展才能有新思想、新局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体现了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入学习和全面落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一、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立足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理论基础,总结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出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要求抓住和利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把坚持以人为本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关发展的一切问题,都是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一定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着眼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素质,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深刻把握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仅尊重经济规律,还要尊重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着眼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生态等各方面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保持经济增长的数量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有机统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原则。是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领域相互衔接、互相协调、良性互动,可持续地健康发展,正确处理好发展中各种矛盾,协调好改革发展稳定中各种利益关系,坚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要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形成维护社会稳定大格局和长效维稳机制,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维护好人民群众利益。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从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高度,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要努力把握全局,搞好统筹兼顾,提高领导和管理经济社会的水平。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通过建立和完善政绩评价标准、考核奖惩制度,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切实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
  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发展并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科学的发展也不能等同于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学习两个条例的心得体会树立和落…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快我州…
   坚持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通用
   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上的发…
   落实科学发展观创环保新局面
   负重奋进迎难而上树立科学发展观
   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树立科学…
   带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美好家庭演讲为了这句话我愿与他…
初中老师实习报告
公司保安职责
中心医院新年贺词
商业网点十一五规划编制汇报
综合招投标管理总结材料
工程建设领域治理工作方案
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认真做好家长学…
城市生态建设会议讲话
见习期个人年终总结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讲课辅导
树立现代执法理念推动公安执
党课辅导材料党员必须牢固树
党课材料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
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树立科
树立组工干部新形象发言材料
树立科学发展观发展壮大镇村
如何建立行风建设长效机制树
澄清模糊熟悉牢固树立共产主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做好
五中全会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