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三个代表 >> 正文
对党的指导思想要做到四真


    ----真信、真学、真懂、真用
    
    作为一名党员,对党的指导思想首先必须做到“真信”。对党的指导思想,相信不相信,这是作为一名党员的根本前提,不然不应准许入党,更不能叫合格党员。然而,现实中确有入党多年的党员对党的指导思想存有怀疑,这就不是合格党员。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应进一步解决对指导思想的“真信”问题,就是要在强化对党的指导思想的信仰上下功夫。对党的指导思想这一科学真理是真信还是假信,是全信还是半信,关系到能否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提高政治鉴别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否保持清醒头脑的大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人民的选择、时代的呼唤,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党的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紧密联系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全部历史经验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实践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必然性、客观真理性,坚定地信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员干部,只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信仰,才能为学习和把握科学理论提供不竭动力;只有坚定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信仰,才能使其变成自己的精神支柱;只有坚定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信仰,才能在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面前,坚定政治方向,辨清是非美丑,真正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
   
    作为一名党员,对党的指导思想要做到“真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精髓,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句话为核心,在思想理论、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宗教、军事、外交、祖国统一、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基本观点,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真学,就是要认真研读,深刻领会,在把握指导思想的精神实质上下功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真学是一种科学态度,就是要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一种追求,带着深厚的感情学,带着执著的信念学,带着实践的要求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力求学得主动、学得认真、学得深入,学得扎实,学出真成绩,学出真效果。
   
    作为一名党员,还要对党的指导思想做到“真懂”。学了,不一定真懂。所谓真懂,就是要深入思考,融会贯通,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上下功夫。真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正确把握其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充分认识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立场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能不能坚持这个本质、这个立场,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新发展理论…
       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建设政治文明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
       论和谐社会的法治构建
       和谐社会的利益矛盾化解
       推进城乡和谐发展中体现党的先进…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为和谐社会建设…
       从和而不同到和谐共处
       统筹兼顾促和谐
     
    区商务局治理商业贿赂专项情况汇…
    先进事迹演讲稿技巧
    小学表彰大会讲话稿
    两节期间党风廉政建设大会讲话
    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政协意见精…
    县委副县长就职小结
    粮食局办公室科学发展观演讲稿
    院长妇幼保健院揭牌仪式讲话
    努力学习做进步少年讲话稿
    公司会计师年终述职报告
    对党务工作巡查情况报告
    宣讲党的17届全会精神
    风雨八十五年对党说
    如何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党课材
    对党十六届六中全会熟悉
    党的地位学习材料
    党校毕业谈对党性修养问题体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 廉洁奉公执
    先进性教育活动学习心得坚持
    学习十七大报告改进党的作风
    三个代表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