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活动方案 >> 高考改革方案 >> 正文
高中新课程改革高考方案

 解析

  综合素质评价影响有限

  一位参与新高考方案制订的专家分析,新高考方案中,对于成绩处在“两头”的学生影响较大,具体体现在放开高水平大学的自主招生,以及改革高职层次招生。对于处在中间层次的学生,新高考方案力求稳定。另外,综合素质评价,目前也只在本科自主招生和高职招生中应用较充分,因此影响的范围有限。

  要害词

  1、自主招生

  招生比例学校数量均扩大

  扩大自主招生比例,是新高考方案中的一大亮点。在*市新高考方案中,正考虑将部分市属院校也纳入到自主招生的范围,以使自主招生从招生比例到学校数量上,都实现“扩招”。

  对本科生的自主招生,目前还仅局限在部属高校中。而此前,教育部已经提出要适当扩大现有自主招生高校的自主招生比例。

  “新高考方案中考虑,对于一些生源较好、办学特色突出、治理规范的市属高校,也可以探索自主招生。”有关人士表示。所有申请自主招生的高校,都需通过教育部的批准。

  对高水平大学自主招生,新高考方案中,将鼓励他们充分使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会考成绩。至于如何使用,高校可以自行确定,教育部门提供建议。

  【追访】

  市属高校:期待自主选拔学生

  昨天,来自部分市属高校招生办负责人反馈的信息显示,目前他们还没有接到关于“自主招生”方面的政策文件。“按以后高考改革步伐来说,应该推动市属高校进行自主招生。”

  据*市建工学院招办主任李雪华介绍,由于每个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向不一样,自然希望能选拔一些符合本校培养模式的学生,“自主招生可以做到这点”。她表示,高考改革之后,高校招生都是综合考察学生素质,将改变只以一个高考成绩来简单评价学生的做法,就会要求高校在招生政策上进行调整。

  部分高校招办主任反馈的信息显示,由于自主招生之前一直在部属院校实行,市属高校从未尝试过,目前只有等*市政策出台后,在局部市属高校进行试点,“不会一下向全部市属高校推广。”“目前市里是什么政策?哪几个高校做试点?我们都在等消息呢。”一位市属高校招办负责人表示。

  2、高职招生

  采用“高考+会考”招生模式

  高职院校可根据专业选择考生会考成绩,“专业+学校”方式报志愿  新高考方案中,高职招生增加了一个全新的招生模式,即“高考+会考”统招模式。这种模式专门面向普高学生,而中专、职高和技校学生,由于没有会考成绩,不能参加这种模式的录取,只能参加单考单招(高职院校与高考同一时间,但试题不同的单独考试)和高职自主招生。

  “高考+会考”统招方式,是依靠考生高考统考的语、数、外三科成绩,以及二至三科会考成绩录取考生。最终选择哪几门会考成绩,由高职院校根据考生报考的专业确定。可以选择的会考科目包括历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8门。

  在志愿填报上,“高考+会考”统招方式,将采取全新的“专业+学校”志愿填报方式。也就是说,考生以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为一个志愿单位来填报志愿,每个学生可填报10至20个志愿。

  录取中,在考生会考成绩满足高职院校要求的基础上,分文、理科,按高考语、数、外三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投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平行”志愿,高考3科分数是要害因素。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普高深化高考改革实施方案
       语文高考改革方案
       新课改后高考改革实施方案
       高中实施高考改革方案
       新课改高考实施方案
       新课程后高考改革方案
       教育局加强高考改革实施方案
       学校新课程高考改革方案
       新课程高考改革深化方案
       地区高校高考改革方案
     
    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打一场创建省级…
    供电公司基建会议开幕词
    张庆伟绕月工程准备良好 嫦娥下旬…
    学校创建市级文明单位总结
    全区调解主任培训班讲话
    春季第周国旗下讲话稿国际生物多…
    集团公司科学发展观活动五个一天…
    厂区监控系统方案范文
    城市环境治理工作总结材料
    怎样引导贫困地区土地流转规模运…
    高中新课程教学实施意见
    提高中学教育质量工作意见
    浅谈高中英语写作中语域知识
    高中英语写作练习探讨
    综合高中足球队宣言
    高中语文复习作文训练
    高中教师课程培训方案
    高中督导验收情况总结材料
    高中班主任个人事迹材料文稿
    高中实验教学考察材料
    高考改革方案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