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规章制度 >> 管理办法 >> 正文
计算机安全管理办法

现场。
(四)网络安全管理规定
1.重要网络设备应放在主机房内,其他人员不得对网络设备进行任何操作。
2.与其他业务相关机构的网络连接,应采取必要的技术隔离保卫措施,对联网使用的用户,必须采取一人一帐户的访问控制。
3.内部网络的所有计算机设备,不得直接与国际互联网相联接,必须实行物理隔离。
4.凡要求接入国际互联网的计算机,须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报集团办公会审批、备案。
5.使用国际互联网的部门应自觉接受集团办公室的监督检查。
(五) 运行安全管理规定
1.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所用计算机设备维修、更换或报废时,应彻底清除相关业务信息,拆除所有相关涉密选配件,由使用部门登记封存。计算机信息系统使用部门应按规定进行数据备份,对备份介质保管、销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密钥必须作为绝密数据由专人保管,并定期更换。
3.网络参数配置、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详细开发资料及其源程序等核心技术文档,由办公室严格管理,不得外借。
4.安全人员要按规定进行系统的安全监测,业务操作人员应审查业务处理结果,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监测记录及其分析结果应严格管理,不得对外发布。
5.确认计算机信息系统出现重大安全事件,必须果断采取控制措施,注意保护现场,并立即报告集团办公室。
三、技术防范
(一)实体安全
1.机房和营业室应设立监控系统,应有对系统运行的外围环境、操作环境实施监控的设施。
2.机房和营业室应具有火灾报警系统,有适用于机房的灭火器材、应急计划及相关制度;无渗水、漏水现象,如果机房上层有用水设施,应加防水层。
3.机房和营业室应具有环境测控(温度、湿度、洁净度)措施;机房内应有空调设施,机房环境温度应保持在18-24摄氏度,相对湿度保持在40%-60%,机房和设备应保持清洁、卫生。
4.计算机系统应具有防雷措施(防雷装置和接地),机房设备应有接地设施。
5.机房和营业室应装备备用电源(ups或发电机)。
6.机房和营业室应采取防鼠害措施,地板下应采取金属管布线。
(二)网络通信安全
与公共网相联的计算机系统应采取相应的加密机制、防火墙技术和防范措施,内部网络与国际互联网、外部网应采取物理隔离技术。
(三)主机设备安全
主机设备包括主机、终端、存储设备。
1.主机设备的安装使用环境,包括电源、温度、湿度、洁净度等,应达到规定的要求并定期检测。
2.主机设备应按相关技术规程安装、调试并验收。
3.应定期进行主机设备的例行保养和预防性检修,制定主机设备故障维修规程并严格执行,重大故障应注意保卫现场,进行应急处理关立即报告。
4.备份设备应按要求维护保养,保证能及时替换使用。
5.应经常收集设备使用情况及性能表现。
(四)操作运行安全
1.必须按技术规程进行系统和用户数据备份;系统和用户数据必须双备份,异地存放。关键系统应有灾难数据备份。
2.计算机系统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应慎重选择计算机系统的口令,口令长度不得低于8个字符。涉及资金及帐户管理的应用系统、保密的信息系统,其密码口令使用期限不得超过一个月,一般应用系统的密码口令不得超过三个月。
3.应建立业务系统正常调帐规程,并严格按规程操作,确保资金安全。
(五)安全技术措施
1.关键计算机系统应具有灾难恢复的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物资采购领用管理办法
       计算机设备管理办法
       礼仪规范及考核办法
       铁路货场装卸队管理办法
       电力局供电所线变承包管理办法
       农口系统化解和处理群众集体上访…
       印章管理办法
       通勤车管理办法
       [注意]车辆肇事处理办法
       [注意]南池村供水管理办法
     
    整改提高阶段申请报告
    经贸局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考察报…
    国税局廉政预警制度
    旅游系学习两会情况汇报
    金融类储蓄出纳工作个人总结
    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先进材料
    拆迁总结暨动员大会讲话
    当前企业党员队伍中存主要问题原…
    郊区教育局总结
    书记学习观
    学校计算机知识比赛活动方案
    农机安全监理站农机安全监理
    计算机辅助技术深化应用若干
    会计核算机构事迹材料
    计算机学生军训体会
    计算机语言创新教育课程设计
    计算机数据库课程设计心得体
    计算机网络个人见习领悟
    市国税局系统人员分布及计算
    经管系旅游系团总支学生会计
    管理办法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