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规章制度 >> 学校管理制度 >> 正文
进步整治学校危房管理制度

疏散宽度和距离,应设置符合规范要求的防火分区,其建筑物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第十一条 公众聚集场所的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楼梯口应设置符合标准的灯光和疏散指示标志。指示标志应设在门框上部、疏散通道和转角处距地面1米以下的墙面上。设在走道的指示标志间距不得大于20米。
  第十二条 公众聚集场所应设置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灯,照明供电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
  第十三第 公众聚集场所必须加强电器防火安全管理,及时性消除火灾隐患,不得超负荷用电,不得擅自拉接临时电线;必须定期对电器设备进行检测维护,保证电器设备完好有效。
  第十四条 公众聚集场所禁止明火照明。
  第十五条 公众聚集场所在举行集会、展览、比赛及营业时,不得超过额定人数(录像厅、放映厅为1.0人/平米,其它场所以0.5人/平米计算)。
  第十六条 公众聚集场所应建立全员防火安全责任制度和义务消防组织,全体员工应熟知相关消防安全知识,遇到紧急情况能够及时报警,熟练使用灭火器材,组织人员疏散。新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公众聚集场所应制定紧急安全疏散预案,发生火灾时,单位必须立即组织力量扑救,工作人员有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义务。邻近单位应当给予支援。
  第十七条 公众聚集场所应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配置灭火器材,设置报警电话,保证消防设施、设备完好有效。
  第十八条 公众聚集场所应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定》(gb50045—95)的要求设置火灾自动报警、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机械防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应与“119消防指挥中心”联网。公众聚集场所自动消防系统应定期检测维护,保证性能完好。
  第十九条 公共娱乐场所不得设置在古建筑和博物馆、图书馆内,不得设置在地下一层以下的建筑内,不得毗连重要仓库或者危险物品仓库,不得在居民住宅楼内改建公共娱乐场所。https://
公众娱乐场所与其他建筑相毗连或者附设在其他建筑物内时,应按独立的防火分区设置;商住楼内的公共娱乐场所与居民住宅的安全出口应分开设置。
  第二十条 公共娱乐场所大厅和包间应设置火灾报警视听切换装置,保证在火灾发生初期,及时播送火灾警报,引导人员安全疏散。
  第二十一条 集贸市场的消防安全工作由主办单位负责,经贸部门协助,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实施监督。
集贸市场的经营管理者要制定防火管理制度,根据《集贸市场消防安全管理办法》配备专职消防队或义务消防队,设立专职消防安全员,保证防火设施齐备有效和消防通道畅通,并编制火灾应急疏散预案,以利于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
  第二十二条 养老院、福利院、幼儿园等老年人和儿童活动场所应独立建造;设置在其它建筑物内时,应设置独立的出入口;耐火等级为一、二级时,不应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或地下、半地下建筑物内;耐火等级为三级时不应设置在三层及三层以上建筑物内。
  第二十三条 影剧院、礼堂、宾馆、饭店等场所内的舞台幕布、银幕等应采用防火材料。
  第二十四条 公众聚集场所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危险化学物品,确需存放的,应报经公安消防机构批准,并采用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后限量存放。
  第二十五条 公众聚集场所举办展览展销、文化、体育等大型活动时,主办单位应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落实消防安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现今高校对信息的整顿
       公司经济合同法律审核规定
       公司劳资处实施细则
       工程公司各部室职责
       公司办公行为规范
       公司法制化治理考核办法
       公司信息沟通治理制度
       公司印章使用治理办法
       公司关联交易治理制度
       公司价格治理细则
     
    同学聚会策划方案
    弘扬徐伟精神演讲稿
    小学最新最新学计划
    我爱你——祖国母亲
    竞聘演讲模板范例
    求职申请与个人简历写法
    工厂视频监控方案
    员工奖惩制度范本
    商务局岗位目标责任制履行总结
    瓷业公司城市治理发言材料
    工业区环境整治工作方案
    抗菌药品专项整治实施意见
    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实施意见
    环境整治绿化升级活动方案
    城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方案
    加强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意见
    村庄环境整治资金筹集工作方
    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评定活动方
    农业局打非治违整治工作意见
    环境综合整治情况报告
    学校管理制度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