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建设意见 >> 正文
城市热源热网建设意见

一、加快热源热网项目建设

总的原则是以集中供热为主、多种供热方式为辅,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供热方式多元化,确保年内新增供热能力达到4300万平方米,实现应供尽供。

(一)加快推进在建热源项目。目前,市区共有热电二厂2168mw高温热水锅炉、 热电一期2300mw供热机组和 热电一期2300mw供热机组3个在建热源项目,竣工后新增供热能力1900万平方米,其中:

1.热电厂2168mw高温热水锅炉项目,要确保 月底竣工投用,新增供热能力700万平方米。

2. 热电一期2300mw供热机组项目,要确保 月底竣工试运行,新增供热能力300万平方米。

3. 热电一期2300mw供热机组项目,要确保 月底1#机组试运行、 月底2#机组试运行,新增供热能力900万平方米。

确保上述3个在建项目如期竣工投用的基础上,供热企业要会同市发改部门积极向国家和省发改委跑办沟通,暂缓实施“上大压小”保留 热电厂#15#16机组供热能力,确保原有供热能力不减少。

(二)尽快启动新建热源项目。 年新安排 热电厂九期、 热电和炼油厂工业余热供热项目3个热源项目,探索 电厂余热利用办法,确保新增供热能力1900万平方米,其中:

1. 热电厂九期2390mw燃气机组项目,要确保 月底前开工建设, 月底前竣工投用,新增供热能力900万平方米。

2. 热电2168mw高温热水锅炉项目,要确保 月底前开工建设, 月底前竣工投用,新增供热能力700万平方米。

3.炼油厂工业余热供热项目,要确保 月底前竣工投用,新增供热能力300万平方米。

4. 电厂余热利用项目,按照经济性和可行性相统一的原则,积极探索 电厂余热利用办法,力争实现为市区供热。

(三)积极推进供热方式多元化。鼓励和引导大型综合体项目和大片区开发项目,积极采用地源热泵、壁挂炉以及燃气、燃油、工业余热、太阳能等再生能源和多种能源进行供热,实现集中供热方式的多元化,力争新增供热能力500万平方米。同时,积极推行产权单位自主供热,今后新建项目原则上全部实行自主供热,所有新建项目在报批建设手续时必须同时报送供热方案,由市规划局和市建设局共同审批把关。

(四)加紧实施热网建设改造。年内完成热电二厂区域195万平方米、 供热公司区域120万平方米汽改水和在建、新建热源项目涉及的热网建设,进一步提高供热能力,提升供热质量。

二、尽快搞好供热规划调整

市发改委、规划局要加快供热规划修编进度,确保 月底前完成规划修编并正式实施。各供热企业要结合各自实际,按照新版供热规划及时调整供热区域和管网,确保做到应供尽供。同时,由炼油厂工业余热供热项目替代京珠高速以东由 供热公司负担的150万平方米供热区域,缓解 热电超负荷运行问题。此基础上,对二环路以内所有分散燃煤锅炉,通过改装热源热泵、改烧燃气、安装壁挂炉或电热丝的方式全部进行替代改造。

三、加紧推进热交换站移交

按照先易后难、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原则,由辖区政府牵头,对由小区物业等单位分散管理的2009个热交换站,根据供热区域分布全部无条件移交供热企业管理,确保 月底前全部移交到位, 年供暖期正式由供热企业供热。对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老旧小区与城中村改建意见
       居民住房建设防空地下室的建议
       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大讨论方案建设…
       进一步提升公安队伍建设的工作指…
       新世纪中国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建设…
       优质畜牧产品生态养殖小区建设意…
       边境文化长廊规划建设意见
       “碧水工程”计划建设意见
       大力提升人才队伍建设意见
       民族片区农村市场现状及建设意见
     
    教育局加强创新管理报告
    三八节活动讲话材料
    学生会创新管理意见
    电气专业学生实习报告
    政法书记县委常委民主生活会发言…
    上半年人口与计划生育汇报会上的…
    胡锦涛新闻宣传论述和新思维
    煤矿企业改进党建交流材料
    高校生发改局学习心得体会
    公路局农村公路养护总结
    城市社区建设工作意见
    城市市容环境责任管理办法
    城市市场环境卫生管理办法
    城市道路和公共场所清洁管理
    城市垃圾处治管理办法
    城市清理乱贴乱写乱画管理办
    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意见
    城市设施配套费使用工作意见
    做好城市建设工作报告
    做好城市低保工作意见
    建设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