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农村工作意见 >> 正文
农业部制定落实中央推进新农村建设战略实施意见

和不合理限制,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积极推动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制度试点,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

    ——认真落实好农业补贴政策。继续推进各项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健全对农民直接补贴的机制,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认真研究和提出增加补贴品种,提高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的政策建议。认真落实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政策。完善对农业和农民的政策支持体系。

    (十四)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和机械化,不断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

    ——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全面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着力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在机构设置、人员聘任和投资建设等方面实行新的运行机制。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攻关,重点攻克农业重大科学技术难题和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组织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节约资源、无公害生产、防灾减灾等方面技术攻关,重点抓好优质高产粮食品种攻关,推出一批有突破性的主导品种,有效支撑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充分利用国家重大科技计划,开展生物育种、航天育种、转基因技术、微生物工程、农业信息化和自动化控制等研发,强化基础研究和科技储备。提高优良品种和重大技术引进的水平,坚持引进、消化、吸取、创新相结合,不断增强农业技术水平和开发能力。

    ——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快速通道。以科技入户和测土配方施肥为重点,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完善科技指导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机制,大力培育科技示范户,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扩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实施范围。到2010年,农业科技示范户达到100万户,辐射带动2000万户,重点示范区内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90%以上,农业综合生产成本降低15%以上。扩大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范围,对10亿亩农田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促进农业节本增效。

    ——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大力推进“金农”工程建设,建设农业监测预警系统、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开发整合国内国际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延伸到县乡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加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通过电话、电视、电脑“三电合一”及其他行之有效模式,开展农业信息服务。搞好信息服务网络延伸,继续扩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及中介组织、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农村经纪人和行政村的信息服务覆盖面,发展培养一大批农村信息员。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对涉农信息资源进行梳理,建立涉农信息共享机制。

    ——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充分发挥财政补贴政策的拉动作用,调动农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积极性。补贴的重点要向农产品主产区、主要粮食生产环节倾斜,鼓励发展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及其配套机具,进一步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省农村会议意见讲话
       全镇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宣讲…
       切实农业农村政策意见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
       乡镇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意见
       抓百村促千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
       大力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
       认真做好农业和农村扎实推进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议意见
       畜牧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
     
    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述职报告
    市民族乐舞迎春音乐会串讲词
    副市长在交通会的发言
    窗口治理审批规范意见
    十七大代表产生步骤
    秋冬季植树造林计划
    电力局经理述职报告
    村级组织征订各类报刊杂志调查报…
    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宣传月活动…
    庆祝七·一建党节演讲稿——我入…
    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实施意见
    农业发展突破工作要点
    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工作意见
    农业农村工作座谈会讲话
    促进设施农业定植进畜工作方
    农业农村发展工作计划
    设施农业建设工作意见
    农业用水价格管理办法
    农业水电路等配套建设实施意
    农业工作下基层活动方案
    农村工作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