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工作要点 >> 正文
煤矿信访要点

2009年信访工作要点 各党支部: 2009年,我矿改革发展和维护稳定的任务相当繁重。切实做好信访工作,对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完成党委工作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正确把握依法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关系,以保稳定促发展为目标,把为职工群众办实事、排忧愁、解疑难作为工作着力点,进一步发挥信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认真落实各级 信访 工作责任制,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为企业改革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 二、主要奋斗目标 按照“来访必接、来信必复、有案必查、查办必结”的原则开展信访工作。坚决控制大规模集访和重复集访,避免矛盾激化而酿成群体性事件,杜绝去省、赴京越级上访和异常上访,完成上级安排的各类信访办结工作,办结率力争达到100%。 三、重点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全面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 认真贯彻执行苏委办[2009]109号《关于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坚持矿领导定期接待和亲自处理来访制度,密切与职工群众的联系。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每月安排2次,分别为每月月初的第一个星期二和中下旬的星期三(详细安排情况见附表)。接待地点、时间和接待的领导,由信访办提前在全矿范围内公示。 切实提高领导信访接待效果。矿领导信访接待实行接待来访与协调处理两位一体,既负责接待,又负责问题的处理。需要和其它分管领导沟通协调的,也由接待领导负责。对接访的每一个问题,要有解决方法和处理意见,做到接访处理一抓到底。信访办要跟踪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落实领导接访事项。 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党政一把手主管、分管领导主抓、领导班子定期研究、各部门共管、基层单位包保”的信访工作领导体制和责任体系。严格实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凡是对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因工作不到位、处置不得当,导致矛盾激化,引起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造成群众反复越级上访并造成严重影响的,要依据《集团公司关于实行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的暂行办法》对有关单位的领导和直接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并纳入党支部达标验收和年度文明考核。 按照中央关于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意见,把工作重点放在及时有效地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减少集访、控制到集团公司、市上访,杜绝赴省、进京越级上访方面上来。依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各部门妥善处理信访热点问题的工作机制。基层各单位和矿有关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密切合作,携手联动,扎实认真地处理各类信访问题。 (二)顺畅和拓宽信访渠道,加大对重要信访问题的督查督办力度 坚持党、政、工齐抓共管,构建“大信访”格局。全矿各级党政工干部都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增强做好信访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定期深入基层、进门入户,倾听民声、体察民情,化解民怨、解决民困。把职工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变职工上访为领导干部下访。 认真办理职工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各类问题。按照新修订的《徐州市信访案件查办工作实施细则》,对群众来信,要分类传达办理。做到传递渠道畅通、办理程序规范、情况反馈及时。对于上级领导的批示件和交办件,实行专人负责,抓紧落实,及时反馈,按期上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要点
       五五普法要点计划
       县教育局教研室最新学年第一学期…
       乡镇委员会要点
       人事要点
       卫生法制与监督要点
       县林业站二○○六年要点
       县广播电视台二○○六年要点
       中共市委要点
       教育督导要点
     
    公司人力资源实习报告
    200年中学生家庭环境调查报告
    科学发展观国土资源管理中落实科…
    大公中学创建绿色学校计划
    安全我心中焊接安全演讲
    年德育计划
    基层青年后备干部培训班开学时讲…
    名人名言劳动篇
    教育局发展教育骨干管理讲话
    市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实施意见
    做好安全生产及信访维稳工作
    开展信访工作指导意见
    做好信访考察报告
    市党委召开信访大会讲话
    煤矿公司文化工作总结
    煤矿专题片解说词
    煤矿运动会入场解说词
    煤矿信访信息员责任状
    城建局信访教育交流材料
    工作要点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