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团委工作计划 >> 正文
共青团委员会计划

共青团委员会2009年工作计划 

2009年,共青团山东师大二附中委员会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共青团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十一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结合学校工作重点,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为主线,以素质拓展为统揽,以实践、服务为载体,以学生会、社团组织为依托,抓住机遇,找准定位,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推进学校共青团事业实现新发展,为落实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建人文校园、创山东省名校作出新的贡献。

  一、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为主线,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切实提高广大团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结合“五·四”、“国庆”、香港回归十周年和、建团85周年和党的十七大召开等,开展国情、党史、团史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青少年自觉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2、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题,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原则,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切实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贯穿于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全过程,不断丰富教育内涵、拓展教育途径、增强教育效果。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不为积习所蔽,不为时尚所惑,使学生树立自主、自立、自强、自重的精神,养成诚实守信的品德,掌握创造的本领,树立服务他人、造福社会、报效民族、献身国家、推动世界共同发展的志向。

  3、以阵地建设为抓手,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对“二附中贴吧”、二附中网上论坛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监督和强化。加强宣传阵地建设,通过团报团刊和校内外其他宣传途径,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和学生的优秀做法。

  二、以素质拓展为统揽,引导团员学生积极参与到和谐校园建设中来。

  4、大力构建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组织参加全国第七届青少年机器人比赛,以此为龙头,在校园中深入普及、全面活跃科技创新活动,积极推动机器人工作室的开放、观展工作,加大科技普及工作,在学生中大力弘扬“三创”精神。深入研究、指导学校科技创新工作,以科普论文、科幻画为重点,积极组织参加省、市、区和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评比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性的积极性和兴趣,鼓励广大团员学生参与创新活动。

  5、紧扣团员青年的思想实际和愿望要求,积极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增强团组织对团员青年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通过举办知识竞赛、校园体育节、校园艺术节等系列文化艺术活动,进一步拓展寓教于乐的新途径,为广大同学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文化环境。强化对“图书漂流”活动的指导和管理措施,加大对该项工作的投入和检查力度,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努力形成富有自身特色、具有广泛影响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为营造“书香校园”做出努力。

  6、继续开展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完善青年志愿者工作的管理制度和评价制度,注重志愿服务点、站的创建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团委新学期计划
       供电局团委计划
       分团委组织部推优计划
       铁路车站团委计划
       电大团委计划
       公司团委要点
       车站团委计划[铁路]
       团委计划
       公司集团共青团委员会计划
       公司共青团委员会计划
     
    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想
    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安排意见
    市场营销部年度计划
    工会党支部年终总结汇报
    教师节诗歌红烛赞
    个人党性分析报告副职领导版\经典…
    作风建设年活动贯穿五方面
    表彰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
    林业局学习教育分析评议阶段征求…
    科学发展观社区学习心得体会
    县团委书记竞竞聘演讲
    院团委对外调查表
    公司团委活动表扬信
    中学团委理论教育交流材料
    中学团委思想教育交流材料
    共青团领导人才教育交流材料
    共青团党建带团建设交流材料
    团委干部强化解放思想整治方
    共青团深化思想教育整顿方案
    共青团创卫方案
    团委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