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后勤工作计划 >> 正文
大学后勤计划

2009年学校后勤工作要以和谐校园的建设为主线,坚持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办师生满意的后勤。为此,要进一步深化后勤管理运行体制和机制改革,建立以项目为载体的成本核算体系,降低服务管理的运行成本,增加体制和机制的活力,提高服务管理的运行质量;推进节约型校园的建设,建立以计量为基础、分类管理、计划使用和节约奖励的水电管理运行模式,加强节水节能的设施建设,实行目标管理的责任考核,努力实现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标准;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和医疗保障的服务工作,发挥医疗保障的功能和作用;建立安全稳定的后勤保障运行机制,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

一、以和谐校园建设作为后勤工作的主线,突出后勤服务于学校的功能

1、和谐校园的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后勤工作目标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谐校园的建设与后勤服务保障存在着因果的关系,和谐是建立在秩序基础上的和谐,后勤服务在提供基础性设施运转保障中承担着维护秩序的功能;后勤在为师生服务的过程中创造着外部和内部的环境和谐,外
部环境的和谐是大学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内部环境的和谐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所产生的精神上的愉悦;器物的整洁是和谐的外在表现,用心服务,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产品,是和谐的内在价值。

2、和谐校园的建设要坚持以师生的满意率为导向的工作路线,尤其是要正确认识后勤服务的公益性属性,教育的公益性是校园稳定的基础和条件,离开公益性就会诱发不稳定的因索,因此,在服秀项目中要加以区别对待。公益性的体现在于主流服务中不能仅以效益为中心。在提供服务中
的价格要以基本平衡作为衡量的尺度。每个食堂要为10个贫困学生以略低于成本的价格提供一顿午餐。

3、和谐校园的建设要以优化服务窗口为重点,学生食堂、宿舍、环境、医院、维修、交通班车都是后勤服务的重要窗口,窗口的形象、窗口的服务和产品、都是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载体,重点要抓好文明宿舍和文明食堂的建设工作,通过省教育厅的复查。要加强日常服务的基础性建设,建立服务窗口品牌化服务的标准,加强品牌化服务的流程的建设,推行品牌过程化的管理;用现代化手段创新和改造服务窗口的建设,发挥集成化、数字化和模块化的管理功能,改变传统的管理服务方式。在硬件升级的过程中软件的升级同样重要。

4、和谐校园的建设要以优化项目管理为载体,实行差别化的管理,实施“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法,对条件成熟、基础较好的项目可创造条件优先推行品牌化管理,对基础薄弱、师生口碑较差的服务点和区域要加强力量,重点突破。每个单位今年都要确立一两个品牌化服务的项目,以此推进后勤服务形象的建设。

5、和谐校园的建设要以师生的广泛参与为主体,积极为学生参与后勤服务开辟空间和渠道,利用各种方式积极吸收学生骨干,建立意见收集的反馈渠道,在动态中调整和改善的工作,达到工作动机与工作效果的相统一。

二,积极推进后勤运行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不断增强主流服务的业务能力

6、改革学校对后勤服务拨款的方式,积极推进项目管理,建立以成本核算为基础的后勤管理运行机制。后勤运行机制的改革在于建立具有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服务与效率兼顾的驱动装置。项目管理的实施在于强化服务者的竞争意识,提高服务的质量,改变服务者缺位的状况。要通过服务者的创造,维护自身的价值、在创造中实现价值的增值。

7、创新服务思路、积极推进服务业态的转型。创新是转变服务业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后勤管理处计划
       后勤计划
       后勤总结及打算
       后勤管理十一五规划
       民政局200年后勤服务计划
       学校后勤计划
       200年单位创先争优计划
       师范专业个人求职简历
       工程师个人求职简历范文
       小学后勤部门主要具体计划
     
    国税系统在岗培训调研报告
    物价检查半年总结
    小城镇统筹发展建设意见
    司法厅长安置帮教会议讲话
    工程公司各部室职责
    公司三星级团委总结材料
    我市煤炭资源采矿回采率情况调查…
    银行股改学学习心得体会
    争创省级园林城区实施意见
    小康村建设工程意见
    农民大学生培训工作方案
    推动大学生村官流动工作意见
    医科大学建校周年会讲话
    市领导深入老年大学时讲话
    大学毕业生就业大会讲话
    大学生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日
    大学生自主创业调查问卷
    师院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
    大学修建教学楼招标通告
    大学生创业计划书写作指南
    后勤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