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司法工作计划 >> 正文
司法局计划

2009年,我们将按照“以创新促发展,以整合求效能,以优化服务环境,促进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开展司法行政各项工作,2009年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县委、县府的中心工作,牢固树立“大服务”观念,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确保社会稳定,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依法治县步伐提供法律保障和法律服务。

  一是夯实基层基础。这是推动司法行政工作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也是司法行政机关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十七精神的具体体现和实际举措。坚持司法工作重心下移到乡村一级,把基层工作是否落实、基础工作是否扎实作为衡量工作实绩的重要标志,下大力气使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活跃起来、整合起来、规范起来,健全完善县乡村四级调解网络,推进安置帮教工作向纵深发展,不断规范、完善制度建设,以多形式多方法开展帮教,确保社会稳定。要按照《浙江省司法行政系统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及年度计划,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扎实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

  二是发挥法律援助维权功能。深入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整合资源,加大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力度,加强法律援助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和人员素质,积极开展法律援助的宣传工作,强化法律援助外部联动机制作用,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加强“12348”法律援助窗口建设,进一步规范“12348”法律援助服务专线电话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及时帮助解决群众来电、来访的涉法事项,做到应援尽援,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三是大力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要扎扎实实做好“五五”普法工作,实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对各层次人员的普法教育工作,将各种普法形式推向生活,贴近农村、渔村,使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逐步增强,密切与法律的关系,提高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要在发挥好法制教育基地、法制宣传阵地等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通讯媒介等载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浙江法治宣传月、“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及其他法律宣传维权周期间,采取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四是切实加强队伍管理。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会议精神,开展岗前、岗后学习培训,提高干部整体素质。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加强督查工作,严格执行机关工作制度,建立奖惩机制和效能建设制度,增强工作人员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队伍的作风建设。

  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监督制约机制,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强化对干部队伍的纪律作风、廉政勤政教育。五是确保社会稳定。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新旧体制转换、利益格局的调整,人民内部矛盾、社会矛盾大量增加,表现更为复杂多样,因此社会稳定的任务相当艰巨,要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观念,要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动地服务于渔农村稳定大局,切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乡司法所创建文明单位规划
       乡司法所第一季度安排
       全省司法行政基层要点
       县司法局十一五规划期间主要指标
       司法局构建和谐社会方案
       与时俱进求实创新大手笔绘制司法…
       矿务集团公司法制宣传教育要点
       司法局机关效能年活动方案
       司法局机关开展三三服务主题实践…
       县司法局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
     
    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动员大会讲…
    200国资委安全发展计划
    学校开展创先争优发言稿
    教师节朗诵晚会节目单及串词
    中学英语高级教师申报报告
    工商局落实行政管理讲话
    六中全会公报解读新理论境界
    浅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
    城市建设经济发展计划
    粮食局思路
    司法行政工作指导意见
    司法所基层建设工作意见
    城市管理执法局情况报告
    城市治理行政执法局会议材料
    电力公司法律化管理交流材料
    司法局法律服务交流材料
    司法局网络监察交流材料
    司法局行政综治交流材料
    司法局行政教育交流材料
    司法局依法行政交流材料
    司法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