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 >> 正文
加大投入锐意进取争创三星级高中

加大投入 锐意进取 争创三星级高中

      过去的一年,我校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中心,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全面提升办学品位为目标,顺利完成了教育局下达的责任目标,在2009年中考中,我校陈倩同学以709分的优异成绩名列全县第一,中考前10名、20名、50名中我校分别以4、8、22人的绝对优势名列全县第一。 2009年高考本科达线9人,超额完成教育局下达的高考指标。成绩属于过去,在新的学期里我校干群将群策群力,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力争在2009年底,把洪泽外国语中学建设成三星级高中。下面是我校的一些具体做法,敬请方家指教。

一、充分利用灵活的民办机制,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学校之间的竞争,是教学质量的竞争,而教学质量的竞争显然是教师素质和敬业精神的竞争。五年来,洪泽外国语中学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当作大事来抓。“严把进人关,实行淘汰制”,一方面全面实施“筑巢引凤”工程,不拘一格招纳贤才,及时补充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加强对青年教师和在职教师的引导和培训,加强师德建设,全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教改教研能力卓越的师资队伍。
     充分利用民办机制,积极推行工资制度改革,坚决反对平均主义和一刀切,奖勤罚懒,工资待遇和工作绩效挂钩,和工作态度、敬业精神挂钩。民办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尤其重要,也非常辛苦,为了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学校大幅度提高了班主任津贴,每月200元,这在公办学校是难以做到的。

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促进广大教师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转变。教育要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必须确立科研兴教的战略思想,更新办学理念,走依靠科研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之路。本学期建设两大工程,其一是“名师工程”,学校有计划地推出校园名师,充分发挥他们对整个教师队伍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以实现“名师扬名校”、“名校出名师”的良性循环;其二是“青蓝工程”,通过集体备课、新老教师师徒结对,使年轻教师尽快成长;我们还组织教师到南师附中、淮中、东庐名校学习,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渠道,让教师了解教育的最新研究动态,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优秀的骨干群体已经形成,洪外现有教职工235人,其中教师167人。教师中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高级教师占72%,市、县级骨干教师36人。初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初中教师本科率达85%,高中教师本科率为100%。在国家级教学科研课题获奖教师3人,省级教科研论文、辅导学生竞赛获奖教师50人,市级教科研论文、辅导学生竞赛获奖教师62人。在每年洪泽县教研室组织的教学督导中,均获得较高评价,好课率较高。五年来教师在全国各种刊物上发表论文60几篇,参与编写的教材辅导资料多部,还有不少老师在各类论文、教案设计、课件制作竞赛中,获得各类奖项,为实行新课程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教育教学的规范管理,争创一流教学质量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主旋律。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我们要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生存。全体老师都要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局长一等功报功材料
       进—步提高机关效率效能若干规定
       同志现实表现材料
       油田创建行业一强材料
       林业科技推广加快林业经济发展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打造板栗经济强…
       突出重点强化管理积极开展争创青…
       广州市参加国际花园城市评选陈述…
       
       对提拨干部考核材料
     
    购买廉租住房管理办法
    运输公司直达快速客运班车经营治…
    村支书事迹材料
    司法局服务教育实施意见
    演讲与口才述职演讲也要出奇制胜
    思想作风建设动员大会讲话
    妇女主任计生专干竞选演讲词
    县长农村劳动力转移会议讲话
    信访局科学发展观演讲稿
    市委领导在民政会的发言
    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实施意见
    加大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力度工
    加大卫片执法检查工作意见
    加大住房公积金贷款力度实施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大会讲话
    信贷投入支持新农村建设典型
    加大技术创新    促进经济发
    加大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严格标准接受考验积极主动地
    参加大学社团心得体会
    年度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