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 >> 正文
矿务集团地面变配电所及井下机电硐室管理规定

为确保井上下供电系统安全、经济、合理地运行,现就地面变配电所及井下机电硐室管理特作如下规定。
第一部分:地面变配电所
一、变配电所值班制度
(一)必须设人值守的变配电所
1、35kv 及以上供电的变电所,运行值班应实行双人三班轮值。
2、6kv~10kv 供电的区域变电所(如风井变电所、井口中央
变电所等)及带有一类供电负荷的变电所,运行值班应实行双人三班轮值。
3、带有一类供电负荷的变配电所,变配容量在500kva 以下,应有人24 小时值班。
(二)可无人值守的变配电所
1、6kv—10kv 供电的专用且无高压配电线路、不带有一类供电负荷的变配电所。
2、低压供电变配容量较小,故障时不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用电,且较易恢复的配电站。
二、值班员文化水平、专业素质及岗位职责要求
1、变配电所值班电工,必须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受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人员担任,持证上岗。变配电所值班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
2、认真贯彻执行集团公司电力调度命令和本单位分管供电领导的指示,熟悉并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厂和变电所部分、电力线路部分)》、《电力调度规程(某市供电总公司)》、《事故处理规程》和《岗位责任制》等各项规章制度及值班制度。
3、熟悉本所电气接线和运行方式,熟悉电气设备的作用和性能,二次回路(继电保护、计量指示仪表)的原理,继电保护的方式、定值、保护范围及各级熔丝配置容量。
4、严格按照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规定进行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具备进行倒闸和事故处理的能力。
5、正确执行工作票制度,审查工作票内容,认真履行工作许可手续,负责做好安全措施(包括停电、验电、装设接地线、悬挂表示牌和装设遮拦),指明设备带电、停电范围,向工作人员明确交代安全注意事项。负责检查验收并签认检修设备的工作质量,做好设备投入或检修工作。
6、掌握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认真执行设备巡视制度,及时发现设备缺陷和事故隐患,并认真记录,及时汇报有关人员。按时抄报电压、电流、负荷电量、主设备温度等报表,做好用电负荷调整工作。
7、对无人值守变配电所,必须加锁指定专人负责管理,配备专职维护电工,负责变配电所的设备维护和设施管理,保持设备完好。维护电工应对变配电所每周进行一次巡视检查,并做好相应记录。
8、实行双人值班的场所,每班至少应有1 名正值当值,并设立1 名值长。
9、各变配电所设班长、副班长各1 名。
三、变配电所应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1、管理制度
1)岗位责任制;2)交接班制度;3)停送电制度;4)要害场所管理制度;5)干部查岗制度;6)停电申请票、工作票.操作票、命令票制度;7)设备管理制度;8)缺陷管理制度;9)巡视检查制度;10)安全活动制度;11)业务学习制度;12)操作规程;13)事故处理规程;14)电业安全工作规程;15)变电运行规程
调度管理规程。
2、图纸资料
1)有人值班的变配电场所
(1)原始设计;(2)设备技术档案;(3)进出架空线路(电缆)技术档案;(4)一次系统图;(5)模拟图板;(6)平面布置图;(7)防雷系统图;(8)接地系统图;(9)巡回检查图;(10)保护定值配置图;(11)电气试验资料、报告;(12)保护整定资料;(13)登杆检查资料。
2)无人值班的变配电场所
(1)一次系统图;(2)平面布置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银行下半年计划
       河东市碧水工程计划
       市残联办公室目标管理
       高中组学期计划
       共青团计划要点
       县工商业联合会计划
       供销社目标措施
       县发展计划委员会目标措施
       教育局会目标措施
       教研计划
     
    200年教师礼仪培训心得体会
    局党风廉正总结
    银行系统农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迎新春歌舞晚会主持词
    艺校讲话
    市市植保植检年终专业化防治总结
    市第一职业中学班级百分考核实施…
    妇联主席市妇联执委会议上的报告
    【古代诗词名句】
    党总支书记个人整改措施
    建设集团干部作风整顿活动方
    集团化办学机制改革情况报告
    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成立
    钢管集团荣获驰名商标发布会
    加入工程建设集团志愿书
    集团安全教育交流材料
    煤电集团实行素质工程交流材
    集团先进个人推荐材料财务
    集团先进个人财务推荐材料
    山东电力集团公司考察报告
    年度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