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材料 >> 事迹材料 >> 正文
抗震救灾英雄女警事迹材料

北川灾区,来自重庆的12名女特警,成为救援队伍中的一抹亮色。从发憷、作呕到营救、巡逻,在这场罕见的灾难中,这群“80后”女孩克服了重重苦难,真正磨砺成警中花木兰。

当女警们亲眼看到一群群掩埋在废墟中的遇难者,看到一双双落魄绝望的眼睛,听到一阵阵歇斯底里的求救声,这群“80后”还是显出了脆弱的一面。

磨砺从吃饭作呕到主动参战

这12名警花来自重庆市公安局特警总队女子支队。她们于13日晨跟随特警总队奔赴北川灾区,参与抢险救援。她们的主要任务是:用女性特有的温柔和爱心,安抚和援助惊慌的群众,尤其是妇女儿童。

虽然心理素质已很过硬,但当女警们亲眼看到一群群掩埋在废墟中的遇难者,看到一双双落魄绝望的眼睛,听到一阵阵歇斯底里的求救声,这群“80后”还是显出了脆弱的一面。

女特警带队队长肖蕾介绍,在初到灾区的前两天,10名年轻女警有些茶饭不思、心里发憷。如最具“假小子”气、向来乐观开朗的冉定鑫,开始变得沉默起来;大家外出巡逻都不敢走远或靠近废墟,生怕看到遇难者遗体;有一次吃饭时,恰好救援人员抬出一具遗体,其中一女警实在忍不住,翻胃作呕,其他同事便像得了传染感冒,一个个花容失色,吐了个颜面尽失。

“也难怪这群20岁出头、从警校毕业才一两年的女孩子!”肖蕾说,面对这场人间惨剧和太多的遇难者遗体,任何人都会滋生出害怕恐惧的念头。好在女警们逐渐克服了心理障碍,并主动请战帮忙搜救和转移幸存者。

今年22岁的冉定鑫说,出发前心情一度兴奋,到现场后却是异常沉重和压抑,甚至近乎绝望。到最后转变为振作,更多是受到救援人员的感染和对灾区人民的同情。“不能给重庆女警丢脸,不能给重庆公安丢脸。”她说。

如今,每天在灾区巡逻,散发安全告示,安抚现场群众,女警们成为灾区一道靓丽风景,也成为灾区民众“心灵的滋润”。

尴尬上厕所也要冒生命危险

除了克服心理障碍,女警们还要克服生活中的种种不适。

最大的难题是缺水。副队长蒋宗秀介绍,从抵达灾区的13日起到昨日,整整5天大家无水可用,洗漱全靠矿泉水。“但矿泉水必须省着用,洗脸最多只能用半瓶,毕竟女孩还是爱美的,即使不打扮,也不能不洗脸。”蒋宗秀说,洗澡、洗头、洗脚是不可能的,现在就是“从头臭到脚”。直到昨日下午,女警们才第一次回绵阳洗了一个澡。

其次是太阳毒辣。每天在烈日下巡逻,12名女警全部晒掉了皮,所幸防晒霜已运抵到位。

最尴尬的就是解手问题。女警们说,灾区内没有厕所,而现场九成以上是男子,自己要解手,只有冒着生命危险跑到乱石堆背后。如今余震频繁,大家解手时只好三五成群地站成围墙。

愧疚不能为母亲过60大寿

虽然主动请缨、义无反顾地奔赴现场救灾,但女警们还是免不了对家人心生愧疚。

队长肖蕾的母亲,在本月底将过60岁大寿。“本来我准备在家为老人操办一场,但临时抽调救灾,看来只有落空了……虽然母亲说理解我、支持我,但我还是有种说不出的遗憾。”

更令肖蕾感触颇深的是,此次地震让她改变了对儿子的认识。肖蕾说,此前,自己总认为13岁的儿子娇生惯养,很少体贴人。地震发生后自己赶赴灾区,儿子在家中不时向父亲打听自己的近况,要父亲转告母亲保重。可惜,由于时间往往错过的缘故,一直没能和儿子通过话,成为自己如今最愧疚的事。

“地震让我们重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肖蕾感叹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优异公安警员党员事迹材料
       电力部门建造诚信机构事迹材料
       会计核算机构事迹材料
       金融类优秀客户经理事迹材料
       预审人员事迹材料
       邮政部门办公室领导事迹材料
       酒店餐饮部门事迹材料
       县级领导抗洪抢险事迹材料
       网络公司技术部门领导事迹材料
       金融类信贷部领导事迹材料
     
    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会议上的讲话
    企业副总经理任职发言
    八一建军节议军习武会议讲话
    有关推动农民增收小结
    车间本月安全总结
    抓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实施…
    爱我中华爱国演讲
    争当科学发展观排头兵心得体会
    阅读卡尔威特的教育的感悟
    物业管理条例之物业管理公司投标…
    电力公司抢险救灾纪实
    手牵手救灾募捐活动方案
    少先队员抗震救灾图书义卖活
    抗震募捐典型材料
    抢险救灾单位申报材料
    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材料
    政府抗冰救灾事迹材料
    抗震自救小学老师事迹材料
    读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事迹体会
    救灾防病措施
    事迹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