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材料 >> 考察材料 >> 正文
赴珠江三角洲地区考察的几点体会


2003年11月6日至18日,我随市委、市政府组织的赴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考察团,到湖南、广东两省的11个市、区进行了学习考察。每到一地,考察团一行都认真听取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与当地党政领导、企业界人士进行广泛交流,有重点的参观了一些企业、科技园、工业园和城镇建设情况,实地考察了他们在改革开放、招商引资、非公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国企改革等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学习了他们创造的成功经验,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一、赴珠江三角洲地区考察的整体印象
通过学习考察我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印象是:经济发展速度快;招商引资政策活;城市建设标准高。
  一是经济发展速度快。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主要是他们能够立足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抢抓建特区的机遇,改革开放的机遇,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管理理念,用足用活上级政策,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如东莞市,130多万人,gdp从1978年到2002年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去年gdp达到了67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3亿元,居民存款1000亿元,人均4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近8000元;像南海区,108万人,面积1100平方公里,2002年gdp达439亿元,人均4万多元,地方财政收入2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800元,城镇居民收入15329元,列全国百强县之首。同时,这些地方干部群众的观念新,经济发展的特色突出。如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不论是市县区,还是乡镇、村,都建有工业园区,并且园区建设正在转化升级,由粗放到精细,由无序到有序,由低水平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外开放步伐明显加快,跨国公司不断涌入,外向型经济生机勃勃。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避免小而全,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如中山市古镇灯饰品,形成了大市场,相关企业全镇达3000多家;顺德陈村镇的“七巧”花卉是一家台资企业,已成为国内国际花卉销售基地;佛山的陶制品已占全国销售量的四分之一。在行政管理改革方面,他们率先实行政务公开,下放审批权限,完善行政审批中心,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招商引资政策活。如珠海市在引进中山大学等名校时,政府除无偿提供土地外,每年还拿出4000多万元补助到珠海办学的教职工;深圳市对高新技术产业引进给予每平方米建设用地补助300-400元;深圳皇田机场现更名为宝安机场就是根据港台投资商的要求而更名的,足以说明政府支持、服务民营企业的诚意;东莞、深圳等地充分发挥沿边、沿海、侨乡优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一大批外资企业。目前,东莞市民营企业达18万户,占全市企业的85%以上,深圳的民营企业占60%以上,南海区的软件科技园民营企业占87%以上,像珠海的格力集团、惠州的tcl集团都是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已成为“珠三角”经济的主体。
  三是城市建设标准高。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城市建设上立足“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文化品位”,所到城市给人的感觉是山青、水秀、城绿。如珠海、中山、顺德、南海等地城市建设,布局科学合理,管理严格规范,道路宽广、绿化面积大、亮化程度高、功能齐全、文化品位高。
  二、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存在的主要差距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通过考察学习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商城乃至信阳与沿海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差距很多,既有客观的,又有主观的。除这些地方具有沿海、沿边、特区、侨乡和邻香港、澳门等不可比的优势外,我们的干部群众在主观上同沿海地区的干部群众相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香港考察学习培训的主要收获及体…
       赴香港及珠三角长三角招商考察思…
       城市建设的考察报告
       大学生农村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纪实
       个人的业绩鉴定
       外地学习考察报告
       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
       党建和群团情况的考察报告
       西北市场调研报告
     
    创新—企业生存发展要害
    保持党员先进性——自查报告
    社区教育成人教育要点
    市委常委领导深化思想教育讲话
    发改委新闻发布会讲话
    供电公司安全总结
    县目标责任考核总结表彰大会讲话
    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六周年大会讲话
    农村粮食抽样调查报告
    市委干部就安全生产发表讲话
    赴珠江三角洲地区考察体会
    长江三角洲城市档案局长联席
    区委中心组赴长江三角洲学习
    考察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