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材料 >> 发言材料 >> 正文
党课发言材料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等很多格言,都表达了中华民族对正义、气节的追求。
  一个国家没有正气,就可能亡国;一个民族没有正气,就可能灭族;一个家庭没有正气,就会损害家庭;一个单位没有正气,就会衰败。指鹿为马的故事我想大家都知道,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由于惧怕赵高的权势,纷纷附合,这无形中助长了赵高的嚣张气焰,促使了其日后的谋反。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没有正气亡国的例子。   

                          

讲正气,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具体表现形式有所不同。战场上,军人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利益,奋勇杀敌、不怕牺牲是讲正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干部艰苦奋斗,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一尘不染,浩气凛然是讲正气。普通群众讲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也是讲正气。
  讲正气必须讲团结。正气代表的是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抛开大多数人的意愿自己另搞一套甚至是闹派性,破坏团结,损害集体利益,这决不是讲正气。把方方面面的人团结起来干事业、谋发展,是我们工商部门一直在大力倡导的。古人说,“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一个单位如果大家齐心协力,互相补台,就一定能把事情办好;相反互相勾心斗角,没事整事,好事也会办砸。所以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凝聚力、战斗力、生产力,团结出效益、出成绩,也出干部;内讧必然内耗,内耗必然衰败,这是为正反两方面事实所证明的道理。
  讲正气必须讲奉献。正气能不能树起来,关键是要有一批讲大局、肯奉献的党员领导干部。奉献,就会有牺牲;奉献,就

本文由: 免费提供 必须担责任;奉献,就可能出风险。没有奉献,就什么事情都干不成。因此我们工商部门要在广大党员干部中提倡“三种精神”。一是提倡自我牺牲的精神。二是提倡认真负责的精神。三是提倡勇担风险的精神。
  讲正气必须讲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既需要有建树的理论人员,但更需要的是大批实干家。一些同志说得多、做得少,空话、大话一大堆,实际工作没干多少,特别是有些干部心气浮躁,急功近利,摆花架子,甚至只想做官不想做事,这些邪气必须压住。我们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树立和完善出一种“扬正气,真抓实干,树形象,再创辉煌”的精神,不断引导我们的全体干部职工树立起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我想通过这样开展工作以后,给我们的事业带来的好处,不仅我们自己能感受到,社会上也会有很好的反响。
  总之,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供电公司度民主生活会个人发言材…
       交通局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
       街道党工委成员民主生活会发言材…
       法院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发言材料
       读书活动座谈会上心得交流发言材…
       合作构建和谐农村新社区汇报发言…
       煤矿开拓区现场交流会发言材料
       邮政局储蓄银行信息发布会发言材…
       县委书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
       统战部长会议交流发言材料
     
    实习调查报告
    县长机构编制会议讲话
    zz县卫生局委员会议事规则
    母亲节国旗下讲话稿
    新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分析
    乡镇失地农民就业创业培训总结
    城乡环境整治工作报告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学习…
    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要按照市场需…
    电视士兵突击的体会
    农村干部冬训发言稿
    讲话发言稿必知基本要求
    先进新农村建设队发言交流
    党课辅导材料深刻熟悉党新世
    坚持全心全意为服务党课辅导
    党课辅导材料党员必须牢固树
    领导党课辅导材料——切实党
    区镇换届党课辅导材料
    区委书记党课辅导材料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课辅导
    发言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