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数据报告 >> 正文
用电量降幅经济报告

   据统计, 今年一季度, 湖南、安徽、江西、陕西、北京、重庆等的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已实现“正增长”, 湖南等省的增长率甚至超过5%。
 

  尽管仍维持在负增长区域, 今年一季度全社会用电量的同比降幅已经大幅收窄。

  昨日,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发布数据显示, 1~3月份, 全国全社会用电量7809.90亿千瓦时, 同比下降4.02%, 工业用电量为5507.80亿千瓦时, 同比下降8.38%, 均好于1~2月同比5.22%和10.37%的降幅。

  “用电量加速下滑的趋势已经被扼制。 ”中电联统计部一位负责人表示。

  但也有专家指出, “从国家电网3月旬度报告来看, 用电量降幅在继续扩大, 这种态势很可能蔓延至4月。 由此判断, 还难言经济好转。 ”

  信号1:工业用电量初步企稳

  中电联数据显示, 今年1~3月, 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4.02%, 增幅同比回落17个百分点。 其中3月份, 全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2.01%, 增幅同比回落16.43个百分点。

  另据国家电网公布的数据, 去年10月至今年1月, 用电量同比降幅一直呈持续扩大的态势, 2月由于去年春节基数的原因出现正增长, 而3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率回落到负1.46%, 但仍比12月份的这一数据回升了6.1个百分点, 初步显现出企稳的迹象。

  而工业用电量的变化也支撑这一企稳迹象。

  国家电网系统的统计显示, 一季度, 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7.85%。 其中3月份工业用电下降3.49%, 较去年12月亦有7.88个百分点的上涨。 中电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也证实, 3月的工业用电量确比去年底有所回升。

  此外, 中电联方面还表示, 3月轻工业的用电量也实现了正增长。 数据显示, 1~3月, 轻、重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分别为7.66%和8.53%, 而1~2月的这两个降幅数据分别为10.57%和10.37%。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牛犁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从中电联公布的数据来看, 3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及工业用电量有所好转, 但用电量仍呈负增长表明下游需求仍在下滑, 不过降幅继续收窄。 “从国家电网3月的旬度报告来看, 用电量的降幅在继续扩大, 这种态势很可能蔓延至4月。 由此判断, 还难言经济好转。 ”

  信号2:多省份用电明显回升

  中电联和国家电网的数据还表明:与去年底相比, 3月, 全国绝大部分省份的用电量增长同比均出现回升。

  据统计, 今年一季度, 湖南、西藏、新疆、安徽、江西、陕西、北京、重庆等的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已实现“正增长”, 湖南等省的增长率甚至超过5%。

  分地区来看, 华东及南方地区的恢复较为明显, 但一季度, 宁夏全社会用电量降幅超过20%, 甘肃、山西的全社会用电量降幅也超过10%。

  而同样为高耗能省份的贵州和云南, 尽管在一季度出现同比两位数的增长, 但牛犁还是认为, 这并不表明这些地方的经济出现好转, “这是因为这两个省份是去年初遭遇冰雪灾害十分严重的地区。 ”
  
  信号3:高耗能用电仍负增长

  尽管中电联未公布行业用电量的数据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经济回暖支撑市场强势报告
       电力公司营业成本及业绩增减对比…
       服装行业加入世贸情况报告
       2009年国民经济情况报告
       经济发展控制物价分析报告
       2009年房地产市场运行报告
       提高统计分析数据能力报告
       2009年经济数据cpi继续反弹报告
       企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情况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共青团县委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的…
    旅游局市委旅游经济会讲话
    乡镇全球基金疟疾项目总结
    公司办公室创先争优半年总结
    党员领导干部要企业改革改制中发…
    市200旅游安全生产总结
    民政局完善改善民生发展计划
    人才投入研究课题调研方案
    公司职工运动会闭幕词
    秘书上没有办不到
    工业企业用电安全整治方案
    供电局全力做好高考用电工作
    公司安全用电管理制度
    社会有序用电落实整改意见
    市政府有序用电意见
    供电所用电安全发展计划
    开展提高效率提高服务质量降
    市政府有序用电意见
    巧用电教手段激情明理导行提
    电力局三夏安全用电总结
    数据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