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实习报告 >> 正文
建筑系学生见习小结

一、概述

房屋建筑学是探讨房屋的结构组成、构造原理与构造方法的课程,同时还包括介绍建筑设计的一般原则的教学内容。因此本课程在土建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构造组成研究房屋的各个组成部分及作用。构造原理研究房屋各个部分的构造要求及符合这些要求的构造理论。构造方法研究在构造原理的指导下用性能优良、经济可行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制品的构成建筑结构配件,以及构配件之间的连接方法。建筑设计知识研究建筑空间的构成组织功能和外观形象的基本概念及一般原则。

二、实习目的

1、通过参观实际建筑,加强了我们对建筑施工图的认识,了解了建设项目的总体设计,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结构布置、装饰构成等特点。2、通过参观在建工程及阅读施工图纸,还在老师的引导阅读了整套图纸,进一步提高识读工程图的能力。

3、通过实习,了解建筑工程施工工艺,熟悉房屋构造,了解建筑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4、通过实习,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同时为以后的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四、实习过程及单位

动员大会

上午八点,全体级建筑工程管理的同学都聚集在教三401教室,召开动员大会。会上,实习指导老师就实习做了指导性报告,介绍了实习的目的,实习内容,实习具体的工作安排,要求每天写实习日志,实习完后要写实习总结,还简单的介绍了实习要注意的地方。

下午两点,先由优秀毕业生学姐介绍了自己的学习历程,和在学习中应注意的地方及她的一些感触。接着是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做了报告。主要介绍了建筑业以后的发展方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毕业后应具备那些能力等等。可以说这两次报告为我们以后的学习指明方向。使我们的以后的学习能更好的有的放矢。

施工现场

我们第一天去了桥东里1号公寓住宅楼,该工程由秦皇岛宏扬建筑安装有限公司承包,建筑面积达10126.7平方米,全高35.05米,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为12层,地下一层。承重墙为钢筋混凝土墙,隔墙为空心砌块墙。另外一个是旭还大厦,该楼为办公楼,它的结构形式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一层做车库用,采用剪力墙结构,地上7层是办公和住宅用。

c看录象

我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多媒体,识读了一个工程的全套图纸,使我们对工程语言---图纸有了全面的理解,并具有了一定的识读能力。

老师还给我们放了一些施工录象,具体有架子工、砖瓦工、钢筋工等片断。我们还看了一些老师在现场拍回的照片。这使我们对工程有了一个较全面、较完善的认识,图片弥补了我们在施工现场的遗漏和没有注意的内容,老师并对其特点、施工工艺做了介绍,从而达到了真正的认识实习的目的。

五、实习收获汇总

下面就实习与理论知识结合及得到的收获做一些总结

(1)结构形式

当今的建筑主要采用的是框架结构或者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砖混结构也采用但用的比较少。我们所参观的两个施工工地都采用的是框架---剪力结构。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这种结构是在框架结构中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构成灵活自由的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功能的要求,同样又有足够的剪力墙,有相当大的刚度,框剪结构的受力特点,是由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打字员试用期汇报
       电气企业毕业见习回顾
       大学生暑假实践回顾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实践小结
       顶岗见习个人小结
       中国电信实践小结
       中国移动实践汇报
       公司会计实践回顾
       农学专业见习小结
       大学生暑假实践回顾2篇
     
    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报告
    区域招商引资研究经验交流材料
    教育科研计划
    区长全区安全生产会讲话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整改提高…
    部队党员述职述廉总结
    工商局落实万众评公务活动意见
    党委干部深化流动党员管理方案
    公司秘书日常的处理方式
    如何新农村建设中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筑材料和垃圾运输管理办法
    建筑用砂石矿权权限管理办法
    建筑企业改制交流材料
    建筑施工职称评定交流材料
    建筑管理目标完成情况自查自
    建筑公司总结表彰大会发言材
    建筑工程施工决算看法
    建筑行业发展经验材料
    建筑行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建筑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
    实习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