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情况报告 >> 正文
国内农用物资打假检查情况报告

象。

(六)农业行政执法缺乏必要的经费和装备,执法机构不健全,执法队伍不稳定

各地普遍反映,缺乏农资打假专项经费,缺少必要的交通、通讯、取证等工具,抽样检查、假劣产品的销毁、联合执法等系列费用难以解决。参加农资打假的人员大部分是临时从各系统抽调的,执法意识不强。

基层反映,上级多头管理,缺乏统一的系统的农业行政执法指导,影响了农业执法的顺利进行。

三、农资打假工作的改进意见

(一)从“五不放过”入手,找准农资打假切入点

这次督查组共带回102个需要督办的案件,至目前已有85个查处完毕,剩下的17个,还将继续督办。有关领导批转的案件有10起,有9起通过督办已依法查清并进行了处理,还有1起正在查处中。各地投诉的转有关业务司局的案件10件,已有1件查清,其余9件正在追查中。

我们将对这些案件进行分类总结,追根溯源。

在大案要案查处过程中,各级农业执法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的同时,对于该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并与司法机关保持密切联系,了解案件的处理结果,还要认真查清伪劣农资源头和流向。对于源头非本省、市、县辖区范围内伪劣农资,要及时向有关省或市、县通报情况,请其他省或市、县查清和处理,或请上级单位处理。

要做到查处的案件有始有终,办事程序规范,档案齐全。对领导批示的重大案件,要及时研究处理,做到件件有结果。

(二)建立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尤其是我国已加入wto的新形势,建立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是十分迫切和完全必要的,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农资打假方式只能是暂时的应急措施,今后要从机构设置、人员调配、管理机制和经费保证等方考虑这个问题。

在当前农资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农资猖獗的严峻形势下,组织有关部门,建立联合打假是不可少的。因此,九个部委要继续加强部门间协作,建立联合打假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认识农资打假的重要意义,在农资打假方面形成合力。在联合执法检查过程中,各单位应根据各自的职责在执法过程中各负其责,如技术监督部门主要负责好从源头打假和从源头抓质量的工作,工商部门检查营业执照和市场秩序等,农业部门检查经营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以及产品的包装标识等。

(三)健全完善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

结合我国加入wto后,当前正在清理修改有关行政法律法规文件之机,加速健全完善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有的省反映。

一是尽快制定肥料法;

二是出台农机管理、水产种苗等方面法律法规;

三是修改《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

四是制定农药、兽药、种子、肥料等包装标签准则,统一标签规范等。

(四)农资打假的当务之急是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加大农资打假案件的查处力度,关键的是要有健全的执法队伍,大量农资案件的查处需要专职农业执法队伍负责。这是在新形势下,赋予给农业部门的一项新的重要的职能。目前农业执法队伍很薄弱,近两年各级农业部门在农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把原来比较分散的农业行政执法职能集中起来,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建立专职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就是一个成功的经验。从各地实践的情况看,农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召开隐患道路桥梁改建加固工作会…
       教学工作示范县情况报告
       司法部门人民调解情况报告
       石油技术人才培养情况报告
       社区人民警察工作专职化情况报告
       档案事业部门抗旱抢险情况报告
       邮政部门充值业务进度情况报告
       实施党风廉政责任制和反贪污工作…
       区人畜饮水项目开展情况汇报
       全市清房工作会议的情况汇报
     
    投资有限公司实习报告
    六一儿童节祝辞
    新闻系学生实习报告
    构建和谐学校之我见
    农村劳动保障总结
    档案局信息管理发展意见
    求职故事所学专业单一面试经验少…
    业余党校开学典礼讲话稿
    新春文艺联欢晚会主持人台词
    医院党委党委书记任职发言
    农用地分级与估价工作意见
    农用地定级估价方案
    农用地定级估价实施方案
    下半年国内钢材行情可避免大
    十一五时期国内环境有哪些有
    浅谈国内酒店职工提升制度明
    国内各类企业和个人来沪投资
    师范大学教职工国内进修及学
    农用车辆管理安排
    国内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情况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