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 正文
学生眼睛视力调研汇报

一、缘由

我国曾4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调查表明,国青少年体质不断下滑,其中,中小学生近视发病率逐步上升,近视率位居世界前列。最近一次调查显示:小学学生视力不良率占31.67%,年至今。中学占58.07%,高中占76.02%,大学占82.68%学生近视眼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发现学生视力不良率在75﹪左右。谁悄悄蒙上了眼睛”校每学年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4次监测。

以便给学校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构筑近视防控网络提供依据,为全面了解学生的视力状况。曾指导2004级“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组”对我校学生的视力状况做过一次调查。年月日,胜利教育报》以“中学学生视力令人忧”为标题,发表了该次调查报告。7月11日,中学生学习报》以“中学生视力状况调查报告”为题进行了刊登。10月26日《胜利日报·新生活》以“一半中学生戴眼镜”为题作了报道,校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

指导课题小组的同学再次对部分年级的视力状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初二年级的近视率较年又有了变化:由22%上升到38%增长了16%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调查结果令人担忧!于是关注“心灵的窗户”中学生视力调查》一文,年。发表在胜利教育报》第期上。

学生的视力状况如何呢?近视率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时隔3年多。再次对1200名学生的视力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以期对我校学生的近视预防、视力保护尽一份绵薄之力。

二、过程

设计了学生视力调查表,首先。利用政治老师所教班级多的优势,分发到每个学生手中。由他具体询问、详细统计各班的视力状况。然后,把信息反馈回来,由我再汇总统计,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历时半个月,材料翔实,程序严格,数字真实可靠。

三、结果

初四年级学生近视率又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全校视力调查一览表以上数据表明:近视率随年级的变化而变化。初二学生近视率明显高于初一年级。

初二时已达好几百度。个别学生还存在不同程度的散光、弱视等视力问题。视力不良率在56﹪左右,不少学生自初一起即配戴了眼镜。超过40%学生戴眼镜!

年与年视力对比表(略)

学生眼镜佩戴率下降了8.3%说明学校通过推行新版眼保健操、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坚持冬季长跑锻炼等成效显著,以上数据显示:年与年相比。说明学校在积极预防近视、科学用眼宣传方面措施得力。基本达到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学生近视率明显下降”要求。

眼镜佩戴率增加了3.39%这说明同龄青少年眼睛发病率越来越高;说明预防近视需要从小学开始,年的初一年级与年的初一年级比较发现。需要从娃娃抓起。

四、感言

感知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的窗口。谁悄悄地蒙上了眼睛?让我说说他谁:分、分、分,眼睛是人类最宝贵的感觉器官。学生的命根,也是近视的祸根。减负”想说爱你不容易!电视、电脑、网吧,爱他没商量,害你也没商量!天空灰灰、高楼幢幢,月亮的脸偷偷地在改变。环境污染、绿色难得一见!暗箱效应”引发视力退化!

发病年龄越来越小,青少年近视者越来越多。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实在令人担忧!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意识到防控中小学生近视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重要方面,关系到民族的兴衰,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因此要认真、自觉地经常做眼保健操。眼保健操对视力正常的学生有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作用;对已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服装产业进度状况调研汇报
       新农村养老制调研汇报
       白领美食调研汇报剖析
       空气污染调研汇报剖析
       户外素质发展活动的调研汇报
       农民们收入情况调研汇报
       大学生找工作状况调研汇报
       村民奔小康调查汇报
       推动城乡一体建设调查汇报
       社区就业调查汇报
     
    税务所揭牌仪式讲话
    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个人总结
    教师八荣八耻演讲稿牢记八荣八耻…
    县委组织部半年总结
    乡党政干部民主教育报告
    秧歌大赛开幕词
    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讲话
    推动干部人事体系创新
    城市生态建设会议讲话
    建设部中国有能力解决好房价上涨…
    农民大学生培训工作方案
    中学生辅导教学站规划建设意
    推动大学生村官流动工作意见
    整顿学生行为习惯建议
    实施英语写作多目标层次教学
    暑假致学生家长一封信
    大学生三下乡暑期实践活动日
    大学生自主创业调查问卷
    中学致学生家长一封信
    师院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
    调研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