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党的十七大报告 >> 正文
十七大精神铸造现代农业发展新引擎

     学习贯彻好十七大精神是农业工作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深刻理解和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农业持续高效发展、农民持续稳步增收,努力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发展。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传统思维模式,创新发展思路,以不同常规的思路发展现代农业,以更优的结构、更好的质量、更快的速度推动现代农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解放思想首先体现在谋求农业超常发展的胆识上,超常发展的胆识来自对农业发展规律上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不仅要敢于超常发展农业,而且善于超常发展农业,把超常发展的胆识、决心和信心落实到超常发展现代农业的举措上,落实到创新发展我市现代农业特色和竞争力上。

  二、构建高层次现代农业创新人才高地促发展。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个部门发展关键靠人才。要加强人才工程建设,创新机制,突破常规,大胆选拔和培养、重用一批高层次农业创新人才,提高高层次农业创新人才的绝对拥有量和所占比重,率先构建农业创新人才高地。有利于迅速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显著增强现代农业综合竞争力的各方人才都可以兼收并蓄,敢于突破局限。

  三、因地制宜打造高效特色农业促发展。我市地处上海和南京两大都市经济圈之间,丘陵山区又有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独特,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三资”利用也是我市一大特色和优势,2006年全市“三资”投入农业超30亿元,而且随着全省农业外向度进一步提高,打造高效、外向、观光、特色性现代农业是必然选择,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经验,引进更多的外资和技术,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已引进“三资”技术合作,积极推进产业合作与对接,建立产业协作、外向度高、特色明显的高效、观光、外向、设施型高科技农业特色园区。

  四、大力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发展。科技进步是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根本出路。只有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农业才能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基础得到加强、素质不断提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实行开门搞农业,积极走出去,主动引进来,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我市农业技术国际合作成效显著,与日本农文协合作已长达25年,是该协会在中国南方地区的成果转化基地;我市稻鸭共作、土着菌养猪等新技术,走在全省、全国乃至亚洲的前列。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加大科技自主创新力度,特别要加强现代农业重大技术和高新技术的引进、消化、集成和再创新,从而提高我市农业自主创新能力。

  五、着力打造标志性现代农业品牌促发展。从镇江市整体农业发展现况来看,拥有2家国家级、13家省级、54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拥有恒顺香醋、宴春肴肉、“圣象”地板、“金山翠芽”茶叶、“继生”葡萄等一大批知名农产品品牌。能够在国内外代表镇江现代农业发展最高水平、标志性农业品牌成果不多,没有大手笔的农业品牌出现,没有像苏南其他城市的“农林大世界”、“中华恐龙园”等家喻户晓的标志性品牌,因而需要着力打造我市现代农业标志性品牌。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主题
       国土资源局召开十七大学习座谈会
       所党支部畅谈党的7大报告学习体会
       烟草局学习十七大心得体会
       计生站学习十七大心得体会
       广播局主任学习十七大报告心得体…
       广播局人事科长十七大学习心得
       广播局财务科长学习十七大报告心…
       社会管理科科长学习十七大心得体…
       行政执法科学习十七大报告心得体…
     
    运动会广播稿之送给运动员5
    煤矿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问题…
    警察誓言演讲材料
    人力资源治理论文为沟通预备好管…
    酒店财产管理机制工作规则
    地税局党费收缴管理自查报告
    建发公司安全生产总结
    法院半年总结
    全国旅交会开幕式讲话
    200年公司行风建设服务会议发言稿
    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辅导材料
    县计生系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
    统计系统学习贯彻党十七大精
    十七大报告学习辅导材料
    学习十七大国防和军队建设辅
    学习十七大反腐倡廉辅导材料
    学习十七大精神要点辅导材料
    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党课材料
    创一流业绩迎接十七大先进典
    学习十七大精神典型材料
    党的十七大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