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征文范文 >> 正文
纪念建党86周年征文9

中国能够胜利吗?怎样才能取得胜利?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相继发表了《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一系列重要著作,及时、科学地回答了这些重大问题。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本质: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战争的最后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这一英明论断,犹如朝阳,拨开人们心头上的迷雾,指明了战争的前途,大大坚定了国人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预见了战争发展的趋势:抗日战争是持久战,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也是战争形势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一科学预见,帮助全国军民统一了思想,正确把握战争的进程,积极做好持久抗战的准备;指引各方面的军事力量制定正确的战略和战役、战术方针,做出正确的军事部署;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在道义和军事上给予中国坚定而长期的支持和援助。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了抗日战争的主要战略方针:“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在这一正确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全国抗战逐步扭转了被动局面,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抓住了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优势,放手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使全国四万万同胞以不同的方式奋力加入到抗战的洪流之中,汇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全部抗战历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的抗战路线,

没有中国共产党实施的正确的战略指导,就不可能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体现在它广泛建立了抗日根据地,领导和开辟了广阔的解放区战场,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普遍展开,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在战略上造成了对日军占领的城市和交通线的反包围态势,迫使日本侵略者基本停止了在正面战场上的大规模战略进攻。1938年12月,日本天皇发布《大陆命令第241号》,指令侵华日军以主要兵力进攻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从此开始,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正面牵制和打击了侵华日军三分之二以上兵力。抗日战争的战局由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规战争退居次要地位,以共产党抗日武装为主体的敌后游击战争处于主导地位。一直到抗战胜利,抗日根据地始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始终是抗日的中坚和主要力量。

解放区战场的开辟,使人们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的阴霾中看到了胜利的前途。正面战场的每一次失利,都造成了大片国土沦入敌手,广大人民陷入侵略者的魔爪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向敌后沦陷区大步前进,把成千上万的百姓从日寇的铁蹄下解放出来,在饱受外敌蹂躏的土地上,燃起燎原的希望之光。

解放区战场的开辟,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征文—坚持到…
       区长十万富民行动征文
       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主题征文创造…
       我同邮储共成长征文浅谈县邮政局…
       庆祝祖国60周年建国周年国庆征文…
       大学生如何做忠诚爱国者征文
       解放思想大讨论征文更新思想观念…
       创一流业绩迎接十七大征文心得体…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征文三
       公路收费站爱岗敬业征文选
     
    领导科普示范市动员会讲话
    浅谈单位妇女节活动统筹方案
    妇女儿童会议讲话
    计算机数据库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民警抗雪救灾诗朗诵风雪警魂
    供暖维修朗诵稿我是党员维修工
    电网企业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
    城市征地拆迁会议讲话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公路会议…
    秸杆禁燃消防通告
    纪念建党周年庆安排意见
    开展建党周年活动要点
    纪念设立海关周年庆讲话
    人口日纪念会议举行
    陈同志百年诞辰纪念会举行
    举行纪念辛亥革命百周年务虚
    常务副领导在纪念建党90周年
    纪念建军80周年知识竞赛题
    建党86周年评选优秀党员党务
    企业纪念建党周年活动方案
    征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