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文秘知识 >> 正文
材料和语言方面毛病

在写毕业论文中,要从各方面搜集丰富而详细的材料,这些材料是分析提炼主题的基础。主题确立了,还需要材料来证明。但是所搜集的材料是丰富而复杂的,不能都拿来使用,还要经过选择,才能使用。在组织观点与材料时,还要注意语言的正确表达。有些毕业论文在使用材料和语言表达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毛病:
一、选择材料脱离论文的主题
选择材料必须紧紧围绕主题,为表现和论证主题服务。凡是能有力地说明、突出、烘托主题的就选用,否则就舍弃,这是选择材料的一个基本原则。有些毕业论文在运用材料时常常犯不忍割爱的毛病,将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材料,写进文章里,材料与主题脱节,影响了主题的表达。例如有一篇论述“办好业余教育”的文章,文中插入一位老科学家的一段故事。文章写道:“1908年,慈僖、光绪都死了,那时要一天举一次哀,在我上学的那个小学校里,举哀下跪时,小学生都嘻嘻哈哈,监学也看不过来,但骂我骂得最厉害。后来我头一个剪的辫子,引起风潮,结果记我一大过,所以,我根封建制度。辛亥革命时,我也几次想离开唐山,跟我的同学杨杏佛等人回到南京参加总统府的工作,但是妈妈来信说:革命是对的,但要先有学问才能革命。我觉得也对,因此发愤苦学,在唐山路矿学堂五年,我年年考试都是第一名。”这段材料是感动人的,但它与“办好余务教育,为国家多培养人才”这个主题无关,作者使用这个材料,便违背了围绕主题选材的原则,犯了材料脱离主题的毛病,应该删去。
二、选择材料不够典型
所谓典型材料,是指那些最有特征、最有代表性,能有力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能集中地表现论文主题的材料。围绕主题选材,但没有必要,事实上也不可能把与主题有关的材料都写进去,必须精选典型材料。魏巍在写《谁是最可爱的人》之前,曾写了一篇《自豪吧,祖国》的通讯,里边用了二十多个生动的例子,以后写《谁是最可爱的人》,只从中选择了五个事例,后来又删掉了两个,只精选了三个事例,分别表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对待敌人、对待朝鲜人民和对待自己的不同态度,从而揭示了“最可爱的人”的本质特征。所以魏巍说:“用最能代表一般的典型例子,来说明本质的东西,给人的印象是会清楚明白的,也会是突出的。”写毕业论文也是同样的道理。恩格斯的《论权威》选择了纺纱厂、铁路、航海三个例子作为论据。第一个论据阐述最详细,第二个论据比较概括,第三个论据只是轻轻一笔。他没有用更多的阐述,就把问题说明白了:“一方面是一定的权威,不管它是怎样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服从,这两者不管社会组织怎样,在产品的生产流通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下,都是我们所必须的。”材料不多,却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产生这样的效果,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材料选得十分精悍典型。而有些学生在写毕业论文时,往往不注意选择典型材料,把有关的材料不分粗细的一齐都写进去,这样就会造成材料堆积,文章冗长,主题反而不能清楚明白地表现出来。
三、选择的材料不够真实
论文中用的材料只有真实,才有力量。所谓真实,是指材料确是客观存在的,能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论文中所运用的材料真实,论点才站得住,才有说服力。而有些学生的毕业论文选材不准,没有鉴别真伪,引用的历史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引文等等没有认真地核对,出现误差。这样,文章不能叫人信服。造成材料不真实的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观察不细和调查不实造成的。写文章在选用材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办公室礼仪地图
       党委秘书主要任务和职责
       试谈办事学问
       论机关文秘人员修养与文档管理
       论秘书意识与气质修养
       母亲节儿童作文选登送给母亲礼物
       浙江省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秘专…
       建立秘书职业资格制度框架构想
       试论政府秘书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
       秘书基本规律具体表现
     
    财政局老干部自查报告
    人口和计划生育实施意见
    精神文明建设暨先进命名表彰会讲…
    小学数学小结
    党风廉政建设暨反腐败会议讲话
    幼儿园后勤计划
    推动跨越式发展实施工作意见
    创先争优表彰会讲话稿
    中小企业要学会六种抛弃
    县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讲话
    建筑材料和垃圾运输管理办法
    可燃装修材料消防工作方案
    说课材料中班综合活动我长大
    医院医药卫生材料购销廉政责
    撰写事故报告材料应包括内容
    军队典型材料快速写作技巧
    公文写作材料可靠情况确实
    公文写作基本要求之材料可靠
    教师入党申请书材料五则
    大学生的入党申请材料5则范例
    文秘知识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