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文秘知识 >> 正文
历代秘书考核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中历代统治者为了督促秘书官吏守职尽职,更好地为主官服务,都制定了对秘书官吏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考核制度。研究一下这些制度,对今天完善各级秘书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当有所补益。

  秦统一天下,建立起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后,在“明主治吏,而后治民”思想的指导下,最早制定了对秘书官吏的考核标准,在全国施行。

  据云梦秦简中的《吏道》记载,秦朝对秘书官吏的原则要求是“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谨慎坚固,审悉无私,微密纠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为了使秘书官吏便于理解和执行,又将这些原则要求分解为具体标准,颁令秘书官吏,必须遵守警惕。这一具体标准称为“五善”和“五失”。

  “五善”即:

  “忠信敬上”,就是忠顺朝廷,尊敬、服从上司、主官;

  “清廉毋谤”,就是要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工作要任劳任怨;

  “举事审当”,即办事要谨慎、妥当;

  “喜为善行”,即思想境界要高,要自觉地多做利国利民的好事;

  “恭敬多让”,即凡事谦虚礼让,与同事们和睦相处,敬重别人。

  “五失”为:

  “夸以 ▌”,即夸夸其谈.好唱高调而不务实;

  “资以大”,就是喜欢自我吹嘘,为自己摆功而不实事求是;

  “擅制割”,就是好自作主张,乱表态,随便许诺,越权行事;

  “犯上弗知害”,即目无王法,犯上作乱;

  “贱士而贵贝货”,即轻视士人,贪婪好利。

  凡是能遵守“五善”而无一失的秘书官吏就予以升迁、授爵;如有“犯上弗知害”之失者,处以死刑,有其他一失或多失者,分别处以罚款、降职、创爵,直至罢职、治罪。

  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发展了对秘书官吏的考核制度,规定朝廷百司中的秘书官吏由主官每年考核一次,称为“常课”或“小考”。每三年大考核一次,称为“大课”。“常课”是根据秘书官吏一年中的德行、勤懒、是否忠顺朝廷、服从主官、忠于职守,作出书面鉴定,好的评定为“最”等,差的评为“殿”等。“大课”是根据三次“常课”的评定等第予以综合,分出好、差等第,然后分别予以赏罚。

  郡、国的秘书官吏则由郡守或国相考核评绩,“以纠怠慢也”(《后汉书·百官志注》)。

  县衙中尉丞以下的秘书官吏由县长(或县令)考核,依据他们的表现、实绩作出评定。记录,这种记录称为“集簿”,据此分别予以货、罚。

  可见,汉朝已建立起了对秘书官吏由各级主官负责定期考核的制度,比秦朝更制度化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元宏吸取汉族政权的经验。为了“令愚滞无妨于贤者,才能不雍于下位”(《魏书·高祖纪》),也建立起对秘书官吏的考核制度,规定每三年考核一次,分为上上、中中、下下三等,上上者升官重用,中中者仍守原职,下下者降级或罢官。

  隋朝再度统一全国后,制定了对秘书官吏的考核制度,由于隋朝短命而亡,这些制度由唐朝继承、发展,形成了一套健全完整的制度。

  唐太宗贞观年间,修定了考课法,颁布施行,规定四品以下的秘书官吏由吏部考功郎中与考功员外郎负责考核,后改为由给事中、中书舍人各一人任监考使,考功郎中考核京城百司中的秘书官吏,考功员外郎则考核京外各地的秘书官吏。德宗贞元年间,又改为由绘事中考核京城百司的秘书官吏。至于州、县官衙中的秘书官吏,则由功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秘书如何面对挫折?
       秘书与市场经济学习党十四大文件…
       秘书参谋之道
       试论秘书部门领导决策过程中参谋…
       秘书要正确发挥决策过程中作用
       试论秘书性质和特点兼评秘书学论…
       常用公文文种特点辨析
       略谈公文中歧义问题
       公文语序安排一般方法
       公文文风四大弊病探析
     
    地税局党风廉政建设动员会讲话
    安监局干部培训总结和干部培训计…
    半党风廉政建设总结
    民政局人大会讲话
    城乡规划讲话
    行政治理论文两权分离下农地制度…
    超市销售员社会实践报告
    全区政风行风评议现场会上的讲话
    物价局价格监管发展计划
    工商局深化涉农合同帮扶意见
    培养秘书口头报告能力
    秘书总结写作基本要求
    秘书写作功夫怎样学?
    秘书写作工夫是怎样学来
    秘书基本规律具体表现
    如何提升秘书人格魅力
    试论政府秘书整体性人才资源
    新形势对秘书素质新要求
    建立秘书职业资格制度框架构
    秘书如何面对挫折
    文秘知识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