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正文
我的老家作文400字

我的老家,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镇,老家有一个院子,常年郁郁葱葱,花草盛开,一年四季都有一种别样的风采。
   此时正是夏末,门前院子的一圈灌木已经被骄阳晒得开始发黄,掉叶。院内,有一颗的大树,现在虽然气温降了一点,但天上的火球依然无情,我在这树伞底下休息,别提有多舒服了,草地上,长满了各式各样,密密麻麻的小花小草,虽然很不起眼,但为草地增添了一份色彩。
   记得前几年,姥姥出门买了一棵无花果树苗,现在树上已经挂满了紫色的果子,像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我小心翼翼地摘下一个,把皮去掉,一口塞进嘴巴,一股甘甜瞬间钻入人心,这吃在嘴里甜在心里的感觉原来就是这样的。
   如果下了一场大雨,那么地上就会冒出一个个黄色的小蘑菇,颜色非常鲜艳,它是许多小虫的美味大餐。
   我的老家虽然简洁,但依然处处充满幸福,姥姥姥爷都已经退休,享受着退休后的惬意生活。他们都很爱我,即使家里只有几张床和桌子,但他们依然想方设法为我送上一份礼物,哪怕是一个小手电,一个小玩意,都会成为我永久的纪念。
   老家景色美,可人更美,我爱我的老家。

【扩展阅读:小学生作文常用的几种写作手法】

1、写生法
   学习画画,要从写生、素描学起;学习书法要从描红临帖练起;学习状物也需从写生素描练起。我们作文时,如果能把看到的物品用文字描绘出来,读者看了文章,如见其物,我们的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用写生法描写物品要注意描写的顺序,或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或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或先中间后两边,或先两边后中间,或先整体后部分,或先部分后整体。其次要注意细部的描绘,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转动法
   采用转动法描写物品要有一定的顺序,不能颠来倒去。其次要准确地运用方位词如正面、反面、下面、上面、左面、右面等等,在转换物品的方向时,要用方位词标明。此外要有详有略,能反映物品特点的一面要详细描述,其他作简略交代,切忌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

3、剥笋法
   有些物品结构比较复杂,光用转动法还描述不清,抓不住特点,我们就要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的顺序把物品的结构描述出来。这就要用过渡词语把进入哪一层交代清楚。此外,要有重点地介绍物品的结构。

4、拟人法
   把动物比拟成人要注意找出动物的特征与人相似之处,并进行细致的描绘。把动物比拟成人,首先要从整体上把它比拟成人,然后找出局部相似之处。这样,我们读了以后才能有整体感。如果只抓住局部进行比拟,容易显得不伦不类,不易读者想象。把动物比拟成人,也用于动物动作的描写。这主要是按照人物的心理活动想象动物动作的目的。

5、化动法
   想象物品的动态要与静态描写相结合,这样才能相映成趣。文章从描写静态转入想象动态或从动态转入想象静态,描写要交代清楚,否则会分不清楚哪部分是看到的,哪部分是想到的。文章所想象的物品动态要符合物品的特点,使人读了可信。

6、说明法
   采用说明法描写物品时,首先要真实地说明它的特点,其次要抓住重点来说明。例如对物品的各部分进行说明时,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质地;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特点;有的部分,可以说明它的作用。此外说明物品的历史、特点或用途时要围绕全文的中心,切忌扯得太远。

7、运用“五觉”法
   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颜色、形状;耳朵可以听到各样的声音;鼻子可

[1] [2]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xiaoxue/wunianji/201308/198108.html
  • 上一个小学作文:
  • 下一个小学作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三清山的美景作文
       爸爸作文350字
       我爱画画作文300字
       击鼓传花作文300字
       关于下五子棋的作文300字
       我学会了洗衣服作文
       吃螃蟹作文
       学打蓝球作文
       快乐的一天作文
       一首诗的启示作文
     
     作业老大,我哪儿得罪你了
     蚊子的自述
     童年的回忆作文450字
     学做番茄炒蛋作文
     捕鱼的乐趣作文
     快乐的夏日作文500字
     秋天的蛐蛐儿作文
     剪纸作文
     抓知了作文400字
     关于春风的作文400字
    我最美的老师
    我的演员梦
    我的兴趣作文300字
    我的表哥作文
    我的爸爸作文
    我的家乡150字
    我的课余生活作文250字
    我的表弟作文
    我的课余活动作文
    我和我的家作文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