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正文
师生情作文

今天,我从《现代快报》看见了一篇文章——《孩子,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因为文章太感人了,所以,我哭了。
   文章写得是:9岁女孩娇娇,和公公在上学途中,被一辆渣土车撞倒,一老一小,不幸死亡。去世女孩娇娇的老师柳婷婷为她写了一篇悼念文章《天堂里没有车来车往》,这篇文章传遍了网络,网友都看哭了。
   柳老师还回忆了娇娇的音容笑貌,在学校里、在队会课上、在老师生病时、在娇娇写字时。老师的语言让人看后,很感动,也看出了老师对娇娇强烈的爱,以及对娇娇的不舍。而我在写到娇娇的名字时,心里剧痛无比,因为,她太可怜了。
   文章也告诉我,要注意安全。老师对同学的爱真的很无私,我一定要听从宋老师的教导!

【写作指导: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作文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写作文才会得心应手。

  1、处处留心生活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家里留心发生的或听父母讲过的一些趣事、伤心的事;在上学、放学的路上,留心看到的景物和遇到的事情;在学校,留心校园里的花草、树木等景物的变化,学校和班内发生的事情;()双休日或节假日,留心到过的地方,遇到的人和事。弄清这些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人们的所言所行,对这些事和人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这些新鲜的人和事都会成为作文中丰富而生动的写作材料。

  2、坚持写日记

  写日记是练习文笔、积累素材、丰富语言的极好方法,也是记录生活、陶冶情操、加强自我修养的良好方式。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人和事常常会触动我们,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这些材料就会从我们身边溜走,等到要用的时候却记不清楚了。

  每天晚上写日记时,可以先回顾当天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然后有重点地从当天的记忆中选取有趣的、印象深刻的、有意义的片断记下来,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大胆而自由地写出自己的观点,作为日后写作文的素材。也可以写观察大自然的日记,如日月星辰、风霜雨雪、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江河湖海、亭台楼阁等,都可以收入笔端。

  这样长期坚持不懈积累素材,写作文的时候遇到某一主题,就可以从自己的日记素材库中提取到最新鲜的材料。

  3、善于体验生活

  唐朝诗人李贺,七岁能赋诗,人们称他为神童。其实他的成就除了天赋之外,主要得益于他平时的勤奋和积累。他为了把诗写好,每天起得很早,背上饭兜、锦囊,骑上一匹瘦马出门漫游。一路上,他细心观察和了解自然风物,每逢想出佳句就写在纸条上,放入锦囊之中。

  妈妈看着儿子那记满诗句纸条的锦囊,十分心疼地说:“唉呀!孩子啊,你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吗?”正因为李贺不辞辛劳,精雕细琢,他的诗篇才千年传诵。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想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善于体验生活,只有通过亲自实践,亲自体验,才能写出真实生动的文章,才能避免文章空洞无物。因此,同学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养花、饲养小动物、到菜场买菜、帮助家长做家务等,都能为写作积累一手材料。这样写作文时不仅有内容可写,还会写得生动、感人、真实、具体。

  • [1] [2]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xiaoxue/sannianji/201312/202286.html
  • 上一个小学作文:
  • 下一个小学作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下雾了作文300字
       都是雾霾惹的祸作文300字
       秋千上的友谊作文300字
       让世界充满爱作文300字
       献爱心活动作文
       秋季运动会作文200字
       观察蚂蚁作文300字
       我想你了作文
       成长,我快乐作文250字
       倒霉的一天作文300字
     
     弟弟到我新家玩
     有趣的弹簧
     心灵
     
     美丽的柯岩风景区作文300字
     看望生病的同学作文
     班会上的事作文
     我的快乐作文300字
     湘江的哭泣作文
     去昌黎国际滑沙中心作文
    乡情作文200字
    调查本班卫生情况
    一件让我很会后悔的事情作文
    拳拳父子情作文300字
    一件尴尬的事情作文
    期末考试的心情作文
    友情作文300字
    小事见真情作文300字
    难忘师生情作文
    同学之间的友情作文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