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小学作文 >> 二年级作文 >> 正文
我和作文250字

我上三年级了,从今年开始写作文了。从第一个单元开始,老师每教完一个单元都要让我们写一篇作文。到现在,我已经写了《我的妹妹》、《春节》、《九寨沟的“海”》、《秋天的蘑菇园》等等。
   我每次写作文的时候,都希望能得高分,但不努力能得高分吗?所以,我每天都阅读课外书籍,抄写好词好句,把它们积累下来,这样写作文的时候才有话可说。开始写作文了,我总是事先想好写什么,再动笔把想的写出来,这样每次作文我都写得挺顺利的。
   每当把作文交上去了,我都希望快点发下来,看看能得多少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每次的作文都在90分以上,老师还在班上念了我写的作文呢!

【写作指导:如何使小学生写好作文——改变传统观念】

  1、陈旧的作文观。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作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始终没有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怪圈。新概念作文运动的兴起,在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自主创新方面功不可没,但在为什么写作文的问题上仍然没有给广大师生以明确的指向。“某地又出少年大作家”、“一篇作文上北大”等新闻报道使个别有作文天赋的少年一夜成名,也使多数作文成绩平平的学生更加困惑:作文好等于一切吗?新概念作文运动从反对应试作文开始,可惜不久又不知不觉滑向了应试教育的功利主义轨道,还留下一个后遗症,过分强调张扬个性和审美情趣,弱化作文的实用交际、社会批判功能,把学习作文从学会生存、塑造人格中分离出去,使作文越来越像“才子才女”的语言游戏。这个后遗症已经影响到了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

  2、陈旧的作文训练。近年来,人们在实践反思的基础上构建了“乐于写(1~2年级)→自由写(3~4年级)→学会写(5~6年级)→独立写(7~9年级)”的训练序列。这种训练把学生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与乐于表达自己真实需要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与以往教材相比,这种训练序列确实更科学。但是,新课标仅仅给我们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理论框架,至于具体如何操作依然是未知数。()于是在具体的作文训练中,出现了教师人为地拔高习作目标、片面追求习作数量等现象。“立意要高,要有意义”,“构思要巧妙,描述要精美,辞藻要华丽,要讲究修辞的运用”等等标准无视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令广大小学生可望而不可及,无形中对作文产生了恐惧心理。强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甚至要求学生一个暑假交五、六十篇日记,学生在老师的高压下,整天为没事可写而愁眉苦脸、忧心忡忡,在紧张和焦虑中度日。这不是在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吗?孩子的人格又将向何处发展?

  3、树立正确的作文观,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关于作文,我想大概先得想想学生为什么要学作文。回答似乎并不难,当然是: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写作文。”叶老先生这番话言简意赅,点明要义。学会写作的本领,等于掌握了社会交际的工具。这种工具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日趋重要,对于任何人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是不可或缺的,并且终身受益。也许这就是作文教学的目的吧。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还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

[1] [2]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xiaoxue/ernianji/201312/202260.html
  • 上一个小学作文:
  • 下一个小学作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科学奥秘作文200字
       丰收的秋天作文
       可爱的小金鱼作文
       折衣服作文
       吃粽子作文
       高兴的一天作文200字
       飘叶作文200字
       下雪了作文200字
       泉水作文
       假如我是一只小鸟作文
     
     爸爸走错路了作文
     参观水族馆作文250字
     海洋生物探究作文
     家庭聚餐作文
     小区里的樱花作文250字
     我和作文250字
     科学奥秘作文200字
     丰收的秋天作文
     可爱的小金鱼作文
     折衣服作文
    美丽的柯岩风景区作文300字
    我的快乐作文300字
    童话书我的最爱作文300字
    下雾了作文300字
    都是雾霾惹的祸作文300字
    秋千上的友谊作文300字
    让世界充满爱作文300字
    秋季运动会作文200字
    观察蚂蚁作文300字
    成长,我快乐作文250字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