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银行竞聘演讲 >> 正文
竞聘银行营业室副主任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给予我这次竞聘营业室副主任的机会。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xxx,25岁,大专文化,初级经济师职称。于2000年参加工作,2000年10月我在中行

新城支行工作,2003年通过商行公开竟聘,7月份进入xxxx,2004年3月至今在xxxx支行工作。

我参加此次竞聘,是想获得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将所学用于实际。参加这次竞聘,我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势:

一、热爱学习,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我从刚参加工作就知道自己的文化程度较低,所以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在这几年里我利用业余时间,先后参加了自学

考试和电大学习,在今年初完成了电大会计专科全部课程的考试,顺利毕业,并继续报考了会计本科的学习。参加工作几年来,我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勤思钻研,不断丰富自

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虽然我是从中专毕业开始参加工作的,但通过几年的认真刻苦学习使我把握了大量经济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2004年10月参加全国经济类初级职称考试

并获得证书。

二、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工作能力。我从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营业室,对营业室的每一项工作都已经非常的熟悉。无论是储蓄业务,中间业务还是会计结算,都能游刃

有余。几年来,通过工作的磨练,使我的技能水平,业务操作,组织协调、社会交往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工作能力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从2000年至2003年、我连续三年代

表中行新城支行参加区分行组织的技能定级比赛,并在比赛中获得了中文录入和计算器翻打二级证书。2004年荣获商行“优质服务标兵”称号及当年度商行技能比赛第六名的成绩

三、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和开拓创新意识。几年来的工作,锻炼了我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考验着我,使我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感受着工作的苦与乐,享受着一份耕耘,一份收

获的喜悦。自2004年3月进入xxxx支行,我始终以支行的荣辱为已任,努力做好窗口服务工作,并不断的想方设法促进支行存款量的增加,从2004年10月至今,我先后为支行营销定

期储蓄存款100余万元。我愿意为支行发展更加勤奋努力地工作,努力发扬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不计个人得失,为支行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竞聘是为了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体现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假如竞聘成功,我的工作思路是:在营业室人人树立争当第一的理念,紧紧围绕支行工作目标,开拓

进取,优

质服务,加快业务营销,强化基础治理和内控建设,使各项业务经营迈上新台阶。具体措施如下:

一、在营业室制定业务营销计划,拓宽营销渠道,上下联动,主动营销,全室开展比学赶帮业务竞赛,提高营销效率,确保存款稳步高速增长。

二、致力形象建设,营造营销氛围。借助我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理念,开展优质服务活动,通过开展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规范柜台服务治理,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服务效率,较

好地发挥柜台窗口宣传营销作用。

三、强化营业室员工对我行科技优势的挖掘和运用,推动新业务发展,努力开办和推广应用银联卡、帐户信息通,金如意理财包、96558、自助终端服务等多项科技含量高、竞争力

强的金融新业务,提高经营水平,增加支行存款力度。

四、营业室还要注重加强内控建设,认真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规范各个工作环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银行基层网点主任竞聘演说
       银行信贷部副主管竞聘演讲辞
       银行营业部会计主管竞聘演讲稿
       竞聘银行国际业务部一级业务员演…
       银行演讲稿与梦想一起翱翔
       银行客户经理竞聘演讲
       移动客户经理应聘银行理财经理竞…
       银行工会管理员岗位竞聘演讲
       银行国际业务部一级业务员竞职演…
       银行分行副行长竞聘演讲
     
    财政局财务管理调查思考
    怎样提高纳税评估质量
    多凌服饰杯卡拉ok大奖赛
    行政事务管理制度
    县长文化旅游会议上的讲话
    区教育局机关效能建设计划
    边城读后感
    论收费站卡口冲卡现象论文
    党外人士暑期学习谈心活动座谈会…
    运动会纪委细则
    县团委书记竞竞聘演讲
    进出口银行分行开业讲话
    市领导在邮储银行对接会上的
    竞聘演讲模板范例
    竞聘演讲几种结尾方式
    水利电力部门监察审计部岗位
    银行合规文化建设纪实
    公司竞聘考评实施办法
    中层干部岗位竞聘申请表
    竞聘演讲几个特点
    银行竞聘演讲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