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开业开幕 >> 正文
李若谷行长助理中国银行驻法兰克福代表处开业仪式上致辞

李若谷行长助理在中国人民银行尊敬的杜伊森伯格行长、威尔特克行长、欧洲中心银行成员国的中心银行行长们、马灿荣大使、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非常兴奋地公布:中国人民银行驻法兰克福代表处正式成立了。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并以我个人名义,对于各位拨冗出席中国人民银行驻法兰克福代表处开业仪式表示欢迎!对德国联邦政府和德意志联邦银行以及欧洲中心银行在该代表处筹备期间给予我们的支持与帮助表示感谢!
女士们、先生们,中国人民银行已先后在纽约、东京、伦敦设立代表处,现在又在法兰克福开设代表处,这是中国和欧盟加强经贸和金融合作的需要。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市场在各种资源的配置中明显地发挥基础性作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由国家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组成的宏观调控体系已初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这种经济体制将给中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基本条件。
与此同时,中国金融业也在改革开放中进一步发展,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金融体制。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业齐全,多种金融机构分工竞争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逐步完善,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初具规模;金融宏观调控已从直接调控转为间接调控;人民币币值稳定;实现了对银行、证券、保险业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金融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和飞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中,中国政府制定、修改和废除了2300条法规,将进口关税由15.3降到12,新批准一批外资金融营业性机构,并将外资银行从事人民币业务的城市从4个扩大到9个。到2006年,中国将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
改革和开放使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78年到200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3%。预计2002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8%,货币供给量(m2)增长16%,消费物价指数增长-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左右;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近9%左右;进出口总值超过6000亿美元,增长18%左右;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超过540亿美元,比去年增长15%左右,成为当年引进外资最多的国家;外汇储备超过2800亿美元,比年初增长近700亿美元。预计到2002年底,中国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向外借款和境外证券市场共筹集资金6300亿美元,同时,我国政府、商业银行和企业的境外资产已超过4500亿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跃,国家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高。
当前,中国改革和发展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一是城乡居民就业压力大。城镇登记失业和下岗待业达到7%。二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三是国企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四是银行不良贷款虽然已呈下降趋势,但比率仍然过高。我国政府和广大人民,一定要居安思危,克服困难,不断开创新局面。
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基础上,争取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在2000年基础上翻二番。按现行汇率折算,这将超过4万亿美元。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政府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开创改革和开放新局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现代化建设。
我们有理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服饰有限责任公司开业讲话
       工商业联合会商会会员大会开幕讲…
       公司开业典礼暨捐资助学仪式讲话
       分公司开业庆典致辞
       第二次学术活动月开幕式讲话
       学院第二届学术活动月开幕式讲话
       汽车配件分公司开业庆典仪式主持…
       明星高峰会寿险分会开幕致辞
       新疆阿克苏农资农副产品展销会开…
       省建设厅领导房展会开幕式上致辞
     
    旅游局加强资源开发讲话
    社区党组织细则
    区领导元宵节焰火晚会致辞
    当前公司信访制度范文
    太和镇小康示范点解说词
    先进党组织材料县通信分公司
    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若干意…
    四川省5·2汶川地震灾后农房重建…
    转变作风狠抓落实大会讲话
    经贸工业年终总结
    抚顺石化总经理李若平主动承
    李若谷进出口银行将加大对进
    开业开幕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