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经验交流发言 >> 正文
三国演义对律师管理启迪经验交流

文章标题:三国演义对律师管理的启迪的经验交流
    我国恢复律师制度近三十年来,律师制度已经得到了基本的完善,但是,中国律师文化的形成还刚刚处于发展、研究的状况,对此,我认为,中国律师文化的研究、发展应该从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去汲取营养,但是,限于自己浅陋的学识,所以,我借这个机会跟一下时髦,“品”一下“三国”,浅说一下《三国演义》对律师管理的启迪。
    《周易.系词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者谓之智……”,意思是仁义善良的人从事物发展规律的“道”中看到“道”包含有“仁义”的内容,智慧聪明的人却从“道”中看到“道”有“智慧”的涵义,由此,人们就把对同一个事情的不同看法总结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样,具体到《三国演义》这壶陈年老酒上,企业策划专家成君忆先生从中看到了企业管理的“谋略”,写出了《水煮三国》,易中天教授则以学者的眼光看到了历史的精彩景观,写出了《品三国》,我作为律师看到的自然是《三国演义》与律师管理的关系。不过,因为本人见识浅薄,加之“三国学问”博大精深,所以,我只能从阅读《三国演义》中,说一点律师管理应该从三国时期的刘备、孙策、曹操招揽人才、举贤任能的做法上,学习一点策略,并灵活运用到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的管理上,以达到律师事务所做大、做美、做强的发展目标。
    《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故事,人人皆知,说的是刘备在关羽、张飞持异议的情况下,三次到卧龙冈拜访诸葛亮,请求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成就帝业的感人故事,反映了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态,其实,在《三国演义》中,反映刘备求贤若渴、见贤思齐心态的还有他一系列的事情,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刘备与赵云的相见,在《三国演义》的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中,提到赵云在袁绍军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刘备见到赵云后,“甚相爱敬,便有不舍之心”,以致于“与赵云分别,执手垂泪,不忍相离”,由此可见刘备的爱才之心、爱才之情,因此,赵云后来投到了刘备的麾下,成为刘备手下战功辉煌的五虎大将之一,这样,刘备厉行自己“仁义”的人才策略,终于文有文臣武有武将,最后,从一个编织草席、贩卖草鞋的小商贩成为了鼎立三国的蜀汉的皇帝。
    对于有“小霸王”之称的孙策,在对人才的招揽上,则与刘备有异曲同工之妙。《三国演义》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白虎”中比较具体地“演义”了孙策的用人策略。当时,在孙策父亲孙坚原先的属下朱治、袁术的谋士吕范的策划下,孙策把传国玉玺押给了袁术,从袁术那里借了三千名士兵、五百匹马回到了江东,图谋称霸江东的事业,这个时候,在周瑜的介绍下,孙策安排人员去邀请具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张昭、张泓,但是,登门邀请的人员吃到了张昭、张泓的闭门羹,于是,孙策“乃亲到其家,与语大悦,力聘之”,这样,张昭、张泓经受不住孙策的盛情邀请,答应出山帮助孙策成就大事,孙策也立即任命张昭为长史兼任抚军中郎将,任命张泓担任参谋正议校尉。其实,在《三国演义》第十五回中,展示孙策爱惜人才、招揽人才的心情的,却是他招降了敌人刘繇的部将太史慈的事情。本来,在神亭岭这个地方,太史慈与孙策有过一场势均力敌、你死我活的拼杀,所以,孙策特地发动泾县战役捉拿太史慈,但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浅谈我理解律师文化经验交流
       法律职业是什么经验交流
       律师业务办理中体会经验交流
       清收金融不良资产案件律师实务研…
       律师业务办理和实务操作经验交流
       基层律师事务所和基层律师两点问…
       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经验交流
       外国律师业规范与拓展经验交流
       律师事务所联合与区域合作经验交…
       分析评议阶段总结及经验交流
     
    全区冬季安全生产会讲话
    服装厂暑期打工实践报告
    阅读渠道的体会
    英特尔未来教育学习心得
    工业经济管理会议发言
    电厂。网青年员工辩论会首场比赛…
    市局领导区地税局总结表彰大会讲…
    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辅导
    [注重]太原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
    教师出外学习交流报告
    读水煮三国的感悟
    三国读书活动方案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电视三国演义的心得感想
    电视三国演义的个人领悟
    欧盟三国公务员培训学习考察
    高三国旗下的讲话
    爱国演讲稿祝福您!亲爱祖国
    七一爱国演讲稿—祝福您亲爱
    爱国演讲我祖国
    经验交流发言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