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竞聘演讲 >> 正文
金融类信贷管理部领导竞聘演讲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

大家好!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参加市行的竞聘大会,非常感谢市行党委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公开公正地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也为我行的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而感到高兴,能有辛参加这次竞聘自己也感到无比的荣幸,作为银行大家庭的一员,我每时每刻都能感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也为自己能为我行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感到无比的自豪。

一、个人简历

我叫,现年38岁,中共党员,经济师,中科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回顾参加工作18年来的经历,我深深地感到我取得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离不开党组织对我的培养,离不开各级领导和同志们对我一贯的关怀、支持和帮助,在我从事信贷管理工作期间,我时刻没有放松对新的商业银行理论知识的学习,1986-1989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河南电视大学金融专业,并三次参加省行行长培训班,由于我把所学理论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提出了收贷收息要树立三铁的经营理念,即铁心肠、铁面孔、铁手腕,注重信贷资产风险的事前防范和事后化解,使支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一直保持着全省领先水平,双呆贷款一直控制在1%以下,曾两次得到总行信贷部的好评。由于我始终坚持依法治贷,提出法律顾问要参与信贷管理的全过程,并首次提出要加强信贷资产的独立债权管理,得到省行法律事物部的肯定和采纳,96年支行被省行法律事务部定为条法工作重点联系行,在我任支行行长期间,利用职工夜校形式注重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并提出政治建行、依法治行、存款立行、效益兴行的经营理念,1999年被省行定为重点联系行,被河南省委宣传部等7家部委授予河南省职工读书自学活动先进单位,2000年获得河南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获得平顶山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职工之家,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职工教育协会破格吸收为全国17家理事单位,也是全国金融系统唯一的一家。省行两次在支行召开现场会,行长亲笔提字经验在全省推广。今年年初,中华全国总工会还在支行召开了关于企业职工现状的座谈会。我个人也曾获得总行1997-1999年工会系统先进个人,省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市委宣传部等六部门授予的市职工读书自学活动优秀组织者,我行文明职工十颗星,市行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在日常工作中,我还潜心钻研法律知识,并取得了全国首次企业内部法律顾问执业证书,由我和同志合写的《办好职工夜校、培育四有合格新人》经验材料参加了全国职工教育协会第八届年会获得二等奖证书;我写的论文被国家级报刊杂志采用三篇,2000年还获得市社科联理论研究成果三等奖。

二、竞聘目的

这次我竞聘的岗位是:信贷管理部副经理职务。目的就是要把我所学知识和实际工作中掌握的技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我行的信贷管理工作中去,使我行的信贷资产风险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信贷结构得到有效的调整,信贷队伍的素质适应形势,为我行三年扭亏目标的顺利实现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竞聘专业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一信贷资产质量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其他地市行大批量地甩掉历史包袱之后,随着企业经营中深层次矛盾的逐渐暴露,我行信贷资产存在进一步恶化的苗头。

二企业经营步履艰难,想方设法逃废银行债务现象普遍存在。

三贷款审批手续过于烦琐,影响贷款效益的提高。

四由于客观原因影响,信贷队伍数量减少,素质不高,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二)采取的对策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研究院副院长竞聘演讲
       铁路局财务室会计竞聘演讲
       公安局刑警副队长竞聘演讲
       市委科级干部竞聘演讲
       规划院办公室干部竞聘演讲
       通信站干部竞聘演讲
       传输中心领导职位竞聘演讲
       地税中级干部竞聘演讲
       消保股长职位竞聘演讲
       多媒体工作室领导竞聘演讲
     
    区委书记全区计生创国优再动员会…
    人事会议讲话
    小学生安全年度工作计划
    教育会议主持词
    婚礼致辞
    公安局科学发展观经验汇报发言稿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领导经济普查会议讲话稿
    县领导在全县乡镇换届会议讲话
    党性分析材料机关党员
    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工作意
    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工作方案
    召开市党委研究金融工作
    金融租赁论坛会召开
    十二五提供金融建设讲话
    国际金融论坛年终的发言
    推进金融创新服务经济建设
    推动金融企业服务经济发展务
    推动金融企业经济发展座谈会
    金融系统案件专项治理自查决
    竞聘演讲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