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八荣八耻演讲 >> 正文
作荣辱观坚定践行者建农业新农村演讲

荣字怎么写?一草一木宝盖边,草木尚且知兴荣,做人更要树荣辱观。耻字怎么写?耳字在左止在右,用耳聆听专心感,可耻的事止步不去干。知荣做人要上进,明耻处世有规范,鲜花和荣誉去争取,可耻的事情不沾染。简短、朴实、易记的“八容八耻”是镜鉴,辨别美丑祛除污点,就像一盏明亮的灯,悬挂在前进的道路上,使得我们对创造美好的未来布满了激情;又像一位学高八斗的白发老人,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娓娓道来,使我们明白人生的哲理,懂得如何去过有意义的生活。[文章-帮您找文章]
我们以何为荣?我们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为人民服务为荣!我们以何为耻?我们以危害祖国、背离人民、见利忘义为耻!八荣八耻的根本是什么呢?当一个人以八荣八耻为镜子的时候就明白自己更多些;当一个人终身以八荣八耻为镜子的时候,他就能与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们比肩齐高!请看这一串光辉的名字:周恩来,在他七岁时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誓言,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钱学森,我国导弹之父,美国说他抵三个师,在新中国诞生之后毅然回到祖国,就像一支蜡烛燃烧在科学的道路上,推动着祖国的科学事业一直在前进。李四光,当外国专家定论中国没有石油时,他自信地说:科学证实中国有储量丰富的油气。焦裕禄,将灾难中的兰考人民紧紧团结起来,与风沙盐碱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邱少云,为了大部队的行动,坚守纪律,强忍着烈火烧身直到牺牲。鲁迅,为了拯救整个民族的思想根基,弃医从文,用“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般极其精辟犀利的语言来充实祖国的铮铮烈骨,与反动派斗争了一生。雷锋,一双袜子补了又补,却寄钱救济战友的家人……他们公而忘私,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弘扬着道德的大旗,耸立着一座座人格的丰碑。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旗帜鲜明地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烈荣辱感的民族。八荣八耻的根本就是如何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负责,对祖国人民有贡献的人。
作为新时期的我们有幸生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命运能够与民族的复兴相联,这怎能不叫我们热血沸腾,又怎能不让我们深感重任在肩!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八荣的光线在我们身上闪现!或许我们成不了伟人,纵使我们平淡一生,但这都不要紧,群星闪烁时我们同样灿烂,这样的平凡其实是一种伟大。亲爱的朋友们,用年轻的生命和知识的精华创造的世界必然是漂亮的,我们将以此来面对内心不变的信仰。风在宁静时是无言的,那么就让我们的心跑动吧,当年轻的心为梦想而奔腾时,风就有了歌;水在静止时是无声的,那么就让我们的血液奔流吧,当他为理想而奔流时水就有歌了;山是沉默的,就让我们沿着前行者的足迹攀援吧,那拓荒的脚步与回声便是对内心信仰的忠诚回应。
  身为一名农业战线的工作者,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艰巨重任,承载着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我愿与在座的各位青年朋友一起,不畏艰辛、勇于挑战,树立正确荣辱观,争当排头兵。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践行中,在弘扬时代精神上,我们责无旁贷!实践荣辱观,我更要自强不息、学习不断、创新不止、创业不停。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前行,作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坚定践行者!
我知道,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著地——前行!


《作荣辱观坚定践行者建农业新农村演讲》,欢迎阅读作荣辱观坚定践行者建农业新农村演讲。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新农村建设…
       明是非知荣辱学做人科技人员演讲
       八荣八耻荣辱观农研中心演讲
       农业委员树立社会主义新型荣辱观…
       知荣辱迎奥运讲文明礼仪演讲稿
       农行员工荣辱与共同创辉煌演讲稿
       知荣明辱树新风演讲稿
       践行荣辱观弘扬公务员精神演讲
       地税荣辱观演讲稿诠释荣辱观弘扬…
       知荣耻树道德新风演讲稿
     
    保卫科负责人述职报告
    师德报告听后感想
    欢迎隆子县党政代表团座谈会讲话
    先买后悔药透视招聘经理如何筛选…
    医院百村帮村动员大会讲话
    工商局提升服务水平现场会讲话
    公司员工管理计划
    王校长国旗下讲话
    度全省职成教暨办学模式改革经验…
    检察官个人事迹汇报发言材料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讲课辅导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先进典型
    学党章知荣辱民主生活会发言
    对学生荣辱观教育体会发言材
    学党章守纪律知荣辱教育活动
    知荣辱树新风共建和谐社会
    学习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
    党校荣辱观心得体会
    我心中荣辱观—用社会主义荣
    交通运政治理所社会主义荣辱
    八荣八耻演讲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