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警示教育心得 >> 正文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全力推进荣昌教育改革与发展

人内容的创新,科学运用校内和校外的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文环境;三是育人手段的创新,充分运用“校校通”工程,为学生提供网络环境;四是育人方法的创新,大力实施创新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合作教育,积极探索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五是育人评价的创新,建立“学生评教、家长评教、社会评教”的评价机制,建立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坚持管理机制创新。一是建立教育科技、经济良性循环机制,依靠教育培养人才,依靠人才掌握和创新科技,依靠科技振兴经济。二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在教育系统全面建立竞争上岗、择优聘任、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二)深化三个改革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我们要进一步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金投入办学,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发展,鼓励国有民办、民办公助、股份制办学等多种办学模式改革实验。
    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教职工聘用合同制度,建立符合教育系统各类人员特点的各种任用制度,对学校领导班子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对管理人员推行职员制度。同时,逐步推行工资分配改革,逐步实行工资总额动态包干,坚持搞活工资中活的部分,根据工作量和工作成绩拉开分配档次。
    深化评价机制改革。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家长和学生以适当形式参与对学校工作的评价。
    (三)抢占“三个高地”
    抢占教育人才高地。加强骨干校长的培养,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着重培养和提高学校领导干部的“五种能力”,即统揽学校发展大局的能力、领会政策的能力、依法治校的能力、解决学校发展的问题和发展创新的能力,造就一支能干大事、会干新事、敢干难事、善干实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起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机制。树立一批名师和名校长。加大引进教育人才的力度,以政策引人,以事业昭人,广纳贤才。到2010年,实现全县幼儿教师达专科学历70%、小学教师达专科学历75%、初中教师达本科学历60%以上,确保高中教师中受过研究生教育的比例达10%以上。培养国家级骨干校长2名、市级骨干校长6名、县级骨干校长30名,培养在全市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教书育人专家6名、特级教师6名、中学研究员教师3名、市级骨干教师50名、县级骨干教师300名。
    抢占现代教育技术高地。提高中小学计算机配备水平和现有设备的使用效率,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学校管理的整合,做到“校校通,人人会,天天用”。加快信息技术示范学校建设,争创一批市、县先进。到2010年,建成现代化实验室和现代化电子阅览室40间以上,计算机台数人机比达到或超过18:1的标准,使能开课的总机数达到8000台左右。在“校校通”的基础平台上,各直属中小学、各镇中心小学实现“班班通”。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校级网站100个,开通内网电话800门以上。根据国家教育部远教要求,努力争取国家安排和地方配套资金。
    抢占课程改革高地。中、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在今后一段历史时期依然存在,新课改要注意引导和校正“指挥棒”的方向,使之朝有利于检测和提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学校转变作风共树形象集中教育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心得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体会
       政法干警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学…
       新义务教育法学习体会—教育新曙…
       新义务教育法学习体会
       法院干部参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心得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认识体会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学习心…
     
    高校生就业趋势调研报告
    区管委会城市三旧改造意见
    [注重]就职演说稿民政局长
    副市长在政务公开与行政服务会的…
    输血科工作职责管理办法
    八年级上班级总结
    家长学校加强常规管理总结
    税务系统七一演讲稿
    现代中国秘书学研究成就和趋向
    环保者演讲稿—保护环境善待家园
    繁荣文艺创作构建思想汇报
    党员队伍政治思想考察报告
    高校生党员思想汇报
    工商厅思想政治大会讲话
    矿思想政治安排
    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工商所综合
    电业局度职工思想状况调查问
    青工思想状况调查问卷
    中专学生思想教育交流材料
    民政局思想教育发展交流材料
    警示教育心得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