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三个代表 >> 正文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发展。第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第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方面的工作

  相关材料4: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的目标体系。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求真务实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要按客观规律科学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推进,切实抓好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把推进经济建设同推进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3.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必然要求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够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就业压力依然较大,收入分配中的矛盾较多;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处理好社会利益关系的难度加大。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一定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命题视角点拨】

  本知识点是目前热点问题,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涉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可以以材料题、论述题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来阐述,也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来说明以人为本,还可以联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执政能力等来进行考查。


 

 

上一页  [1] [2] [3]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保证
       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党引领中国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
       要有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谈思想方…
       坚持以人为本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下前进
       西方学者对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新…
       深化对执政理论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
     
    试论民族因素对苏联调停三区革命…
    督查院宣传部科长竞聘演讲
    有关县政府新农合实施方法补充规…
    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先进性教育活动党性分析报告
    地税部门领导述职报告
    如何创建初中优秀班集体
    小学校教学计划200
    广电局加强公共服务总结
    法院维权情况
    什么是机关效能建设
    什么是法律意见书
    什么是公文格式
    梦想是什么会议发言材料
    酒店服务员培训送客和翻台时
    党员学习材料什么是八个坚持
    六个为什么读书心得体会
    共产党员先进性靠什么保持
    为什么要全党开展保持党员先
    张思德同志事迹对党员具有什
    三个代表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