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党建工作意见 >> 正文
省妇联系统党建要点

   二零零八年,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纪念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在我国首次举办奥运盛会,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之年。党的十七大向全党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体要求,是全面完成十七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的重要保证,为我们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零零八年,省妇联系统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学习宣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统领,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深化“先锋工程”,以加强能力建设,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建设和谐文明机关、和谐文明系统为目标,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系统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廉政建设,促进系统党员干部以昂扬的斗志,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推动全省妇女事业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
一、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创新思想建设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着重把握“七个深刻领会”,坚持学原文、专题学、深入学、持久学。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力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理解、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同时,围绕建设小康社会的四个布局,围绕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围绕国家公务人员必须具备的各方面现代知识组织学习,安排重点学习内容、重点学习专题、组织深入研讨。促进学习更具时代感,更具现实指导意义。重在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提高党员干部实际工作能力,促进系统党员干部素质达到质的提升。
(二)紧密联系党员干部思想工作实际。按照中央提出的联系七个方面的实际,重点在联系党员干部思想和工作实际上下功夫。处以上党员干部要自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着力改变工作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的道路;着力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难点、重点问题,推动四大建设全面发展;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着力用改革创新精神落实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部署,改进思想作风,提高执政本领。
(三)开展集中培训。组织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参加上级党委组织的脱产培训。
(四)发挥表率作用。继续开展“学理论,做表率”活动,充分发挥中心组的学习引带作用,处以上领导干部要做带头学、认真学、深入学、持久学的表率;做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表率,真正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
二、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创新组织建设
(一)强化基层组织功能。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战斗力的基础。要进一步加强系统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员管理,严格组织程序,强化组织功能,激发组织活力,促进各支部组织开展具有部门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丰富支部活动内容,创新支部工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推进基层党建创新意见
       度党建要点
       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课题研讨活动…
       医院最新~党建规划
       建筑公司最新最新党建规划
       创建农村基层党建示范点实施意见
       组织部党建建议
       党建意见物价局
       市司法局年党建意见
       年全镇党建意见
     
    年度植树造林工作方案
    县长红薯产业发展报告
    全区污染减排工作会的讲话
    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期间实施意…
    银行部门经理竞聘演讲辞
    警惕上市公司制造利润陷阱调查报…
    银行纪检监察意见
    区劳动保障会议讲话
    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成立大…
    公共卫生考核意见
    完善行政工作联系制度实施意
    市领导深入联系点宣讲科学发
    妇联加强妇儿教育交流材料
    妇联普法联络员交流材料
    妇联加强权益保护交流材料
    妇联干部教育交流材料
    妇联文明生态庭院创建交流材
    妇联思想教育交流材料
    市妇联庆三八妇女节活动方案
    县妇联创建四型机关总结材料
    党建工作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