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教育工作意见 >> 正文
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安排意见

   

今年5月,是第23个民族团结教育月。同时也迎来了我县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这一盛事。在全县各族人民继往开来,团结奋进,以求真务实,创新环境,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进一步巩固和开展好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新形势、新任务赋予了民族团结教育新的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党委(工委)、各单位一定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部署,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以往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努力开创我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      

 一、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指导思想
今年民族团结教育月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荣获全国 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这一荣誉称号为契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总结20多年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经验,大力学习宣传践行“三个代表”的典型、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深入开展“四认同”教育,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改革开放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为**县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创造团结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在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中,要把民族团结教育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起来,同深入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斗争再教育结合起来,同当前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实施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同为各族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扶贫帮困、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起来。
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主要内容
㈠根据新的形势和新的特点,今年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的内容,应突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开展“四认同”教育,促进民族大团结这个重点。要围绕**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工作,认真总结和推广20多年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好的经验和做法,继续深入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活动。
㈡学习英雄白·卡同志先进事迹。白·卡同志是基层干部职工的光辉形象,是全州各族人民的优秀代表,也是近年来巴州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先进人物的典型代表。在学习教育中,要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法,提出不同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带头学习,学深学透,对各族群众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学习白·卡活动要与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结合起来,激励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立足本职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建功立业。通过学习活动,广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宣传教育,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旗帜鲜明地同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做坚决斗争,使各民族干部群众倍加爱护民族团结,倍加珍视民族团结,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㈢要深入开展“四认同”宣传教育,即:使各族干部群众达到对祖国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通过开展“四认同”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充分认识**自古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共产党员中开展教育活动意见
       国税系统教育培训意见
       教育局党风廉政建设意见
       认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
       反腐败廉政教育片观后感
       基础教育决定
       先进性教育活动巩固和扩大整改成…
       搞好党员经常性教育建立健全局党…
       市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意见
       司法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
     
    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
    实习调查报告
    干部人事计划
    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思考
    申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材…
    解读高校招生体检
    协议书写作基本要求
    小学德育建设工作计划
    新农村建设和三农情况暨农村要点
    教育局党员争先创优思想汇报
    教育局民族精神学习方案
    民族事务局民主评议活动方案
    乡镇长促进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县政协机关民族团结先进集体
    民族团结典型材料
    党支部民族团结模范单位典型
    乡党支部民族团结模范单位典
    乡镇党支部民族团结模范单位
    如何开展民族宗教发言材料
    区民族宗教侨务会议发言材料
    教育工作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