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建设工作计划 >> 正文
公司班组建设任务详细规划

一、进一步提高对加强班组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

公司一再明确,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组织。看企业有没有竞争力,关键要看班组、看岗位。没有优秀的班组作为基石,企业的腾飞就是一句空话。只有将班组建设搞好,企业的兴旺才能持久。

我们所有的班组成员要进一步的提高意识,要确立加强班组建设是发挥各个班组在公司中骨干作用的需要,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需要,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需要。

二、进一步开拓班组建设工作新局面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班组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为载体,以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一线职工和基层班组管理者为主要对象,以增强广大职工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培养企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为着力点,努力把班组建设的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在公司安全服务、降本增效、完善管理以及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积极作用。公司各个基层单位和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班组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推进班组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抓好班组建设。

(一)明确定位,切实落实班组建设的工作目标。

各基层单位和管理部门要结合本单位、部门的实际,围绕对内对外服务、安全保障、降低产销差等等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出自己班组建设的具体目标,确立自己班组的创建类型,并切实抓好落实。

(二)夯实基础,切实完善班组建设的规章制度。

科学严谨的制度是搞好班组建设的重要保证。制度的关键是落实,落实的表现是执行,执行的前提是知晓。要切实抓好这几个关键环节,实现以制度要求,以制度约束,以制度激励,真正把班组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杜绝抓而不紧、抓而不力、抓而不实的情况。要通过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做到工作内容指标化、工作要求标准化、工作步骤程序化、工作考核数据化、工作管理系统化。在工作中不断努力完善制度,用制度来管人,用制度来用人,用制度来培育人,把制度真正落实到岗位。

(三)把握关键,切实抓好两长一员的素质提升。

在过去的培训中也曾讲到,班组两长是“兵头将尾”,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线直接指挥者和组织者,是生产经营现场的直接管理者,也是把责任落实到岗位的关键。故此,在今年我们会继去年的一个全员培训后再次进行针对性的专题培训,公司也会选取在阶段工作中表现出色的班组为榜样班组,以促进各个班组之间更为广泛的学习和交流,达到各自提升工作生平的目的。同时我们会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等更为广泛和多样的交流学习活动,参考同行业甚至跨行业的优秀班组建设经验。着力提升班组两长一员在班组建设中的业务指导、组织协调、控制沟通和开拓创新能力。

(四)找准重点,切实抓好班组成员的培训工作。

为班组成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是提高员工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研讨和交流活动,全面提高班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工作要形成制度,落实到每一个成员,达到全面提升员工业务素质,促进遵章守纪、技术革新、安全生产,提高全员工作效率的目的。注重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强化学习技术的紧迫感和自觉性,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测评考试或技术比武,培养人才、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巩固和提升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乡镇民生管理建设计划
       城市强化建议管理计划
       城市建设经济发展计划
       城市建设绿化发展计划
       保障性安居建设的实施计划
       石环公路辅道工程实施计划
       地震安全示范区建设计划
       市住房和城建委员会规划
       沿海高速路征地拆除实施规划
       县建设规划部门规划
     
    市委维护稳定会议讲话
    创先争优个人发言材料
    党风廉政教育会议讲话
    区委书记计划生育考核讲话
    财政部党员干部学习教育活动分析…
    政法书记县委常委民主生活会发言…
    农村减轻农民负担意见
    县长集团公司安全会议讲话
    民政局加强党性教育剖析讲话
    实验学校教导处工作要点
    党委融资公司检查工作方案
    公司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贡茶食品公司的调查报告
    电力公司人事部工作总结
    公司网管机构工作总结
    煤矿公司文化工作总结
    公司技术和经济情报保密协议
    汽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投资协
    公司中层治理干部转正量化标
    公司高层治理人员转正量化标
    建设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