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 >> 正文
水利基建工程质量监督站最新总结及下一年计划打算

质量的监督,而对工程参建各方质量行为的监督往往忽视了。客观原因是行为监督没实体监督实在、具体,《江苏省水利工程项目质量监督工作指导意见》实施后,为我们进行行为监督指明了方向。目前我们在质监工作中做到既重视工程实体质量监督,又重视行为监督,做到工程实体监督与行为监督并重。今年八月,我站与局计划基建处一起开展了针对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的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单位资质、合同管理、转包分包、质量管理网络、工程质量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和人员到位及持证情况、规范标准的收集情况等,摸清了情况,规范了行为,从而促进了工程质量的提高。
    4、加大受监工程的质量监督巡查力度,做好工程实体质量监督工作。今年我市参监工程主要包括宜兴横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宜兴龙珠水库工程、环太湖大堤工程(宜兴市太湖大堤应急加固护坡工程和滨湖区吴塘门等段应急加固工程)、湖西引排烧香港三期工程、武澄锡引排工程、无锡市城区防洪工程、无锡市五里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各区防洪工程及全市面上的重点水利工程(包括重点农水工程),受监工程总投资近8亿元,受监工程项目达55项之多。
    尽管受监工程投资大、数量多、分布广、时间又紧,但一年来,我站克服了人员少的困难,扎扎实实做好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做到“监、帮、促”相结合,以监督为主,通过帮助督促建立健全质量保证、质量检查和质量监督三个体系来提高工作质量、促进工序质量、保证工程质量。平时在做好基础验槽、隐蔽部位、关键分部、阶段验收、竣工验收前等质监必查环节的同时,还根据各个项目的建设进度,加大质量监督活动频率,经常组织有关质监人员深入施工第一线,巡查施工现场涉及工程质量的一切行为和工程实体质量。出现问题的,该整改的坚决整改,该返工的坚决返工,如宜兴市太湖大堤应急加固护坡工程、锡山区望虞河护砌工程、惠山开发区防洪工程等都进行过局部返工。全年共先后开展质量监督检查活动170多次,参加各类验收活动30多次,发出质量监督整改意见6份,有力地促进了受监工程质量的提高。
    5、依法认真把好工程质量等级评定关,客观反映工程质量。水利工程质量评定是我们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我站高度重视工程质量评定工作。为依法客观准确地做好工程质量等级评定工作、把好工程质量评定关,平时我们要求质监工作人员经常

深入施工现场,广泛收集工程质量有关信息,记好质监活动台帐,形成第一手资料;质量评定时要求质监工作人员能严格按照国家、省颁布的有关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实体工程质量检验检测成果进行客观评定,以数据说话。
    今年,我站质监的项目有55项,其中建筑物工程项目39项,河道清淤及农水工程项目16项。在39项建筑物工程项目中已进行竣工质量评定的有35项,其中28项为优良,7项为合格,优良率为80%;16项河道清淤及农水工程项目中,已进行竣工质量评定的有14项,其中3项为优良,11项为合格,优良率为21.4%。
    (三)认真做好工程的招标投标工作,为建设优良工程创造条件。
    我们在做好质量监督工作的同时,还协助局计划基建处做好工程的招标投标工作和施工企业资质年检工作。在招标投标工作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建设单位选择符合条件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为创建优良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矗今年上半年(从下半年开始这项工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林业计划
       农机重点
       办公采购项目分期落实计划
       机务段女职工计划
       档案馆档案计划
       市工业经济打算
       质量兴县计划
       供电部共青团计划思路
       市森防计划
       市林业局计划要点
     
    中心工会总结
    学校效能建设策划书
    企业销售部计划
    大型公益文艺晚会企划书
    党委召开城镇发展水平工作调度会
    班主任三年级家长会讲话
    通信联通公司行风评议自查报告
    安全生产管理座谈会发言材料
    镇两个排查阶段性总结材料
    班主任个人实践回顾
    做好水利普查工作意见
    水利工程设置管理办法
    水利改革发展工作方案
    田间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办法
    盐业海水利用情况报告
    举行水利改革发展工作大会
    常委会议传达水利工作精神
    农田水利基本发展会议讲话
    水利电力部门监察审计部岗位
    水利局政治教育交流材料
    年度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