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思想汇报 >> 正文
入党思想汇报一

尊敬的党组织: 
  您好! 
  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在全国人民中引起强烈反响,我作为一名当代青年,一名预备党员,面对这场世纪盛会更是心潮澎湃,深受鼓舞。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作为改革开放的同龄人,我们是祖国巨大历史成就的见证者和受益者,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是怀有深厚的感情。 
  自从成为一名预备党员,我对党有了更深一步的接触和了解,一点一滴地感受到身边许许多多党员默默的无私奉献,深深到体会到党的正确领导意义所在。党的十六大使我的认识更上一个新台阶,我们党正是这么一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党,始终不渝地坚持着其执政为民的本质。 
  党的十六大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为主题,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重点问题,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党的十六大统一了思想,具有很强的时代意识和创新意识,用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教育人民。江泽民同志的报告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求真务实,思想深刻。站在历史的高度,全面分析了新世纪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总结了十三界四中全会以来十三年的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听着我们党坚定的宣言,我的热血在沸腾,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我们拥有一个与时俱进的党,始终保持其先进性的党,一切为民的党,民族的复兴大业将在我们手中再铸辉煌。 
  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决策和贡献就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党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抓住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其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起到指导作用,是党和人民开拓前进的巨大理论指引。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和当代青年,我必将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努力学习,积极探索,无私奉献,接受党的考验,在前进中充实和提高自己。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青年执着追求真理的必然选择。 
  江泽民同志的报告是一个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报告。报告中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十三年的发展就是十三年开拓和创新,没有创新精神,就没有中国今天的成就。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入党思想汇报二
       思想汇报new2
       思想汇报new3
       思想汇报new4
       党员思想汇报做魅力共产党员之我…
       预备期三季度思想汇报
       轮岗创业活动思想汇报
       入党思想汇报新
       思想汇报小结提高执政能力
       先进性教育思想汇报材料
     
    民政局整改思想教育报告
    乡村森林防范火灾情况报告
    卫生评议书记表态发言
    人事部门和谐创业演讲稿
    副镇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征文
    三八节教师演讲稿
    农机局现代农业发展思路
    水灾及灾后恢复和发展情况调查与…
    最新部队军官述职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演讲稿
    繁荣文艺创作构建思想汇报
    党员队伍政治思想考察报告
    高校生党员思想汇报
    工商厅思想政治大会讲话
    矿思想政治安排
    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工商所综合
    入党政审材料
    电业局度职工思想状况调查问
    党委会确定入党积极分子记录
    青工思想状况调查问卷
    思想汇报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