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实习报告 >> 正文
师范专业生社会实践报告

 

  在即将上岗做实习老师时,我们是踌躇满志,满怀着希望和憧憬盼望上课的一天,希望自己的实习道路精彩,美丽。可是老话说的好“事与愿违”啊。这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让我们真正的体会到了做老师不容易,做一名好老师就更不容易了。

  首先,如何安排好自己的上课内容?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要的任务就是把合适的知识用最有效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去发现学习,探索学习。

  在我经过这短短的一个多月里,我通过实践和询问,终于稍微摸索出了几条自己小小的经验。

  1.在安排上课内容时,应该严格的按照大纲和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内容不宜太简单也不宜太难。太易则回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太简单的事情,也会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老师也不过如此的想法,不利于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的形成。但是如果知识太难,又回让学生感到有无比的压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在上课内容的安排上还是要考虑到多方因素的。

  2.在上课内容的组织和编排上,还是要考虑到知识的趣味和乏味性在里面,甚至还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在上课时,也要充分考虑到时代的因素,对课堂和知识做出适当的改变。

  其次,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

  在这个告诉发展的时代,作为老师,不是把知识“填鸭式”地输送给学生,而是指导学生如何搞好学习,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在知识的海洋中,教师如灯塔如舵手,引导学生如何“扬波击水”,只有这样,学生毕业后才能适应激烈竞争的时代。以下是我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实践,得到的一些方法。

  一、用快乐方法把学习的快乐传授给学生

  知识是人类的精神财富。读书学习是一种美好的精神享受。身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把这种学习带来的快乐和享受传递给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往往把学习当成一种很无奈、很劳累、很痛苦的事情,所以对于学习不好的学生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就更应该去帮助他们,用快乐的方法把学习的快乐传授给学生。所以作为老师要精通教材,对书本知识进行深加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借助形象有趣的教具,倾注于感情,声情并茂、灵活多样地进行授课,使教书成为有趣的事情。然后把这种乐趣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知识的同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二、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适当的赞扬

  赞扬是“老师”的“老师”。当活动的结果得到肯定时,人会兴趣更浓、干劲更足,从而越干越好,走上“干得好──得到肯定──干得更好”的良性循环轨道。相反,因为活动而受到责骂或贬低时,则会使人心沮丧,兴趣索然,步入“越干越差、越干越不想干”的恶性循环。教师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和成绩要给予肯定和及时表扬,使学生产生荣誉感。对于落后的学生,教师更要细心挖掘其优点,发挥其长处,经常给以鼓励;对于取得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赞扬。所以,当一个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应该多多的考虑一下,是不是真的非要批评他呢,常常要提醒自己多多的给与学生赞扬。

  三、帮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学习乐趣浓厚了,知识丰富了,视野开阔了,就会产生自己学习愿望,此时学生的学习是盲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及时为学生确定方向,设定目标。目标越具体越清晰,实施越容易,也越容易见成绩,成绩不断累积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采矿工程生产实习汇报
       护理专业实习总结
       200大学生专业实习
       200大学生社会实习报告
       大学生救济弱势群体实践汇报
       社工专业生小区实习
       平面设计企业实习汇报
       大学生赴地质局实践报告
       大学生政府办公室实习
       顶岗任教小学物理实习总结
     
    房地产销售员总结
    云岭先锋工程工商演讲比赛稿件
    向吴大观同志学习心得体会锐意创…
    行销企划案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县人事劳动局领导班子学习和实践…
    新任党委书记讲话
    银行服务感想
    检察院检察长学习心得
    学院教学援助活动方案
    医院高职级专业技术人员聘用
    专业技术职称总结写作格式
    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交流材料
    建设专业市场交流材料
    专业技术干部党性分析材料
    全国纪检监察干部专业知识测
    文秘专业专科大学生就业初探
    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推广座谈会
    农村专业营销合作社申报项目
    林业专业技术中级职称申报材
    实习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