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科学发展观 >> 正文
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科学发展观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能够成为一名党员是我一直以来的理想,为此我不断努力,今天我终于距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近了,我很兴奋。我特想党组织汇报一下我最近的思想情况和觉悟,希望能够在党组织的领导的帮助下不断完善。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想法。
什么叫科学发展观,用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讲,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要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当代中国实践,又指导着这些年来的实践,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堪称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巨大生命力就在于不断探索提出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样,是我们党在带领人民群众不断探索前进中形成的。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所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目的是为了造福人民,一切依靠人、为了人。我们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既要考虑满足人的物质文化需求,又要考虑人的素质提高、人的全面发展。从执政的角度看,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执政为民,就是要遵循人类进步的本质要求,满足人的各种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顺应了这个要求,就体现了执政党的先进性,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所谓全面,就是方方面面都要发展,而不是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发展,不能顾此失彼。所谓协调,就是要增强工作的系统性,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工作协调一致地向前推进发现有哪些不协调的地方,就要及时进行处理、调控,使之尽快协调起来。所谓可持续,就是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人类是不断繁衍生息的,但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有限,如果在我们这代人中消耗殆尽,人类失去了必需的生存发展环境,子孙后代怎么办?所以要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当前的发展,这要进一步形成共识。
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而发展是有阶段性特征的。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经济水平很低,物质极度匮乏,如何尽快丰富整个社会的物质财富,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问题,是面临的最大任务。所以我们党就提出发展是硬道理,这是完全正确的。现在我国的经济总量大幅提升,人民生活已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正在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进入这样一个物质基本满足需求、讲求提高发展质量阶段,如果我们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就会违背客观规律、脱离时代要求,就有可能走弯路,以后将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所以在这个时候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非常及时,同30年前我们党提出改革开放一样,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也必将在今后发展中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用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指导工作,使之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并转化为抓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巨大力量。我们一定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我们的头脑,用科学发展观来统一我们的思想,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行动。请党组织相信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做一名合格的党员,请党组织考验我。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深刻体会的理论,只有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我才能说对它理解的更透彻,我才能在思想理论上始终保持先进性。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科学发展观思想汇报
       09年6月学习科学发展观思想汇报
       个人学习科学发展观思想汇报
       党员科学发展观思想汇报
       09年6月大学生学习科学发展观思想…
       预备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思想…
       科学发展观思想汇报科学发展观之…
       预备党员科学发展观思想汇报依靠…
       入党积极分子科学发展观思想汇报…
       教师党员科学发展观思想汇报科学…
     
    争先创优个人计划
    新农村座谈会发言材料
    林业局开展创先争优申报材料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督导…
    工厂职工纪念国庆60周年征文电记…
    工程师求职必读认真推销你简历
    改善中国金融企业治理结构条件与…
    工业促进局年度工作计划
    乡镇工会代表大会开幕词
    人事局三级干部管理讲话
    入党政审材料
    党委会确定入党积极分子记录
    入党介绍人意见例文
    入党介绍人意见写法
    如何填写入党介绍人意见
    入党申请书写作注意事项
    青年团员入党申请书
    青年入党申请书
    教师入党申请书材料五则
    大学生的入党申请材料5则范例
    科学发展观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