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考察报告 >> 正文
西南几市矿产资源治理情况考察报告

按照市政协十一届委员会二次会议的部署,今年市政协组成调研组对我市矿产资源治理情况进行了调研。并于9月3日至15日对___地区贵阳、安顺、六盘水、攀枝花四市矿产资源治理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与上述四市的政协和政府的矿管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将他们的一些经验做法报告如下,供借鉴参考。
一、基本情况
贵阳、安顺、六盘水、攀枝花四市均属资源型城市,其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均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很大比重。贵阳市已发现矿产40多种,以铝、磷、水泥原料和煤为主要矿种,其中铝储量3.24亿吨;磷保有储量3.3亿吨;水泥用灰岩保有储量4.4亿吨;煤保有储量6.9亿吨。安顺市已发现和探明的矿产28种,以煤、重晶石、铅锌矿、水泥用灰岩、化肥用灰岩为主。其中煤已探明储量18.26亿吨,预计远景储量130余亿吨;重晶石探明储量1896万吨;水泥用灰岩探明储量1884万吨;另有化肥用灰岩、冶金用硅石、炼镁用白云石均储量丰富。六盘水市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国家实施“三线”建设兴起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城市。以六枝特区、盘县、水城特区为主建成现今的六盘水市。该市资源丰富,有煤、铁、铅锌、铜、银等矿产资源30余种,其中尤以煤炭储量丰富而闻名。现已探明煤炭储量137亿吨,炼焦煤87亿吨,煤层气储量1万亿立方米,有“江南煤都”之称。现年产原煤3000万吨。攀枝花市由渡口市改名而成,也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三线”建设形成的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的资源地。现已探明矿产种类76种,已得到开发利用的45种。主要矿种钒钛磁铁矿,其保有储量67.45亿吨,伴生钒储量1553万吨,钛储量5.49亿吨。
二、矿产资源治理的几点做法
___四市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方面基本经历了国有独家开采;面向社会群采群挖;滥采乱挖无证开采;严格整治取缔非法开采;制定规划,合理、有序开采;永续利用,恢复植被这几个阶段。他们在加强矿产资源的治理上有以下几方面的做法。
1、领导重视,熟悉到位。这四个城市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对矿产资源不可再生、节约资源、合理利用、造福子孙有充分熟悉。四城市均成立了矿产资源治理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领导挂帅,人大、政协参与,每年定期召开会议,研究矿产资源治理问题。安顺市委、市政府领导定期深入到各矿点检查治理情况,从市到乡,层层签订“国土资源治理政府目标责任书”,责任落实到人。攀枝花市在矿产资源整合过程中,其盐边县领导因整合影响本县经济而态度消极,市委书记、市长便亲自到该县做工作,讲明资源整合的意义,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并施以行政手段,最终实现了小矿山资源合理整合为一个大矿。贵阳市委、市政府对全市矿业发展提出了“合理布局,优化环境,减少矿点,扩大规模”的战略目标。
2、依法整治,严格治理。四城市在开展清理整治无证开采、证照不齐、一证多井、越界开采、规模小、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矿点工作中,一是措施有力可行,治理力度大。攀枝花市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法院、检察院、公安、环保、林业、水利、安全和矿管部门共同配合,先后关闭各类矿山201个,炸封矿井12个,对55个规模小的矿山进行整合,清退7个党政机关工作人员或其子女、配偶所办并有合法采矿权的矿山;对1个党政机关办的矿山办理脱钩;共查处违法采矿行为89宗,拆除工棚86个,捣毁蓄沙坝、碎石仓73个,遣散务工人员400余人;没收、拆毁采矿设备、工具170余台(件)。六盘水市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由公、检、法、供电、林业、环保、矿管等10余个部门组成联合执法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对省中南部民营经济考察报告
       纪检组领导干部赴海南参观考察报…
       赴安徽河南供销社考察报告
       对上海一汽大众公司企业文化建设…
       遵义辣椒产业开发考察报告
       赴灌云邳州沭阳等六市县考察学习…
       辽冀吉五市县工业经济发展考察报…
       县党政代表团外出考察工业经济发…
       干部考察失真失实问题调研
       妇女权益保障考察报告
     
    公司庆中秋迎国庆联欢会客串词
    市旅游开发会上经验交流材料
    以六个突破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
    水利局半年总结
    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
    党委书记工厂职代会上总结讲话
    社区者建设和谐社区演讲
    李学举中国已有.5亿人得到各种形…
    工程公司半年小结
    争做学习型教师演讲稿
    没有相关应用文写作范文
    考察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