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工作报告 >> 正文
街道廉洁建设工作报告

市镇社区党总支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广泛宣传,注重实效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纪委七中全会精神,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把廉政文化建设与和谐社区创建、精神文明建设和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使廉政文化进社区、进楼院、进家庭,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优化载体,措施有力,做到“十到位”,全面推进,达到“十有”建设目标,不断开创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新局面。

做到“十到位”,完善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体系。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及时成立了以社区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总支委员、社区离退休党员、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代表等为成员的社区廉政文化建设进社区活动领导小组,做到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二是思想认识到位。通过组织学习中纪委七次全会精神,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社区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充分认识到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区的需要,是构建单位、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反腐倡廉工作的需要。

三是工作计划到位。结合社区的实际,该社区制定了《社区廉政文化建设进社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目标和主要措施等相关内容。

四是宣传力度到位。借助社区《社区简讯》、宣传栏、黑板报以及小区楼幢外墙等现有阵地,悬挂廉政标语和横幅,张贴廉政警句格言。社区利用楼(院)墙面,精心设计制作长20m,高2m寓意深刻的廉政文化长廊。在社区营造“人人崇廉,个个敬廉”的浓郁氛围。组织发放了一份倡廉书,倡导在社区形成常吹家庭“廉政风”、管好家庭“廉政帐”、勤敲防腐“警示钟”的良好风气。

五是阵地建设到位。党总支充分整合社区资源,利用社区阅览室场所,开辟一块“廉政文化小书角”,向广大党员和居民开放,宣传廉政知识。开展以廉政文化建设为主题的电化教育。每月5日、9日,组织社区居民群众、党员干部在社区党员电教室观看反腐倡廉正反典型电教片。

六是广泛结合到位。运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社区广大居民群众移风易俗,追求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组织辖区居民开展文化、科普、教育、书画摄影展、文化广场演出等活动,把健康的文化与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

七是结对帮扶到位。在开展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中,该社区注重与开展党员领导干部“双结双促”等活动相结合。组织协调社区特困家庭与在职党员结成帮扶对子,采取“一对一”或“二对一”的方式,为困难群众送政策、送温暖帮扶活动。

八是警示教育到位。党总支组织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廉政文化进社区“联席会”成员、各支部书记、支委及部份党员共55人前往监狱接受警示教育。参观了服刑人员的生活、学习场所。两名职务犯罪人员结合自身犯罪过程进行现身说法,用以案释纪、以案教化的形式,警示了社区的党员干部。

九是群众监督到位。社区通过召开居民会议和走访等形式,了解和掌握辖区群众对廉政文化进社区的意见、建议。在社区醒目位置设立了监督信箱,公布监督电话。坚持居务公开制度,每季度公布社区经费的开支、劳动再就业、计划生育、最低生活保障金以及困难群众低保金发放等情况。

十是广泛参与到位。社区党总支把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与支部生活会、社区议事会相结合,让社区居民既是受教育者,也是参与者,提高了大家对社区的参与热情。社区以驻地单位为依托,强化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资源整合。利用社区党建联席会的平台,邀请驻地单位参与社区的廉政文化建设,通过共驻共建,共教共育,形成内外沟通、点面互联的廉

[1] [2] 下一页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县政府安全生产首要责任人就职工…
       警务室值班民警工作报告
       国内失业现状调查报告
       金融类信用体系创建工作报告
       地区地方储蓄粮调查工作报告
       组织部门自身发展调查工作报告
       大学生新闻采编实习工作报告
       乡镇网吧调研工作报告
       中学生家庭环境情况调查报告
       乡村贫困地区农民收入调研工作报…
     
    小品手机故事
    社区党支部科学规划整改措施
    党代会上闭幕词
    知荣辱树新风演讲
    通信枢纽建设意见
    市政协会议讲话
    民主评议党风整改措施
    我县财政局干部述职报告
    机关会计总结
    乡镇教育工会度计划
    规划局加强廉洁自律工作安排
    党校加强廉洁自律和节约工作
    街道社区安全构建工作方案
    街道社区作风改革工作方案
    街道健全留守儿童权益保护意
    街道环境整顿工作措施
    街道拆迁管理工作计划
    商业街道安全整顿总结
    商业街道安全整顿总结
    街道管理处工作思路
    工作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