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活动方案 >> 正文
区妇女联合会妇女文明素质培训活动方案

为提高我区妇女文明素质,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按照区文明办《关于开展市民文明素质大培训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妇联妇女文明素质大培训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新型工业化基地和资源性城市转型示范城区建设为宗旨,以提高全区妇女文明素质、道德水平为重点,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生活为原则,动员城乡广大妇女积极参与低碳生活全民行动,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家庭,使妇女文明意识得到增强,文明素质有效提高,为建设经济繁荣、环境良好、和谐稳定、人民幸福的新古冶提供精神动力和人文支持。

二、重点活动

(一)召开“倡导低碳生活,实现科学建家”——家电节能产品下乡宣传推广现场会。在3月份召开“倡导低碳生活,实现科学建家”——家电节能产品下乡宣传推广现场会。会上,下发家电下乡农家女百事通宣传活动通知,宣传相关政策规定,发放倡导低碳生活宣传单1000份,并开展节能产品现场奖赠,家电下乡产品、节能照绿产品宣传推广等活动。

(二)、组织开展“家庭低碳生活金点子征集大赛”。从3月份起开始发动,面向城乡居民、家庭开展“低碳生活”金点子征集活动,交流低碳生活创意,征集搭建居民“低碳”生活创新平台。在6月份,评出一、二、三等奖,并汇编成册。

(三)、组织开展“低碳生活家庭成果展览”。组织各级妇联组织围绕“低碳生活全民行动”主题,以展示家庭低碳生活成果为重点,以宣传低碳生活技巧为核心,以增强全民低碳生活意识为目标,搭建城乡居民“低碳生活”家庭交流展示平台。在9月份,举办全区“低碳生活成果展览”现场会。

(四)、组织开展“低碳家庭”创建活动。以“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家庭”为依托,推动创建“低碳乡村”、“低碳社区”,组织开展“低碳家庭”创建活动,使低碳家生活的指标融入“科学发展示范家庭”之中,凡是底前达到“低碳”创建标准的家庭,方可入选“科学发展示范家庭”。年底评选表彰20户“低碳家庭”示范户。

(五)、举办妇女文明礼仪知识讲座。7月份,聘请专业讲师深入各乡镇、街道举办9场妇女文明礼仪知识讲座。面向城乡广大妇女讲授女性职场、家庭、社交等方面的礼仪知识,提高广大妇女的文明素养。

(六)开展科学建家大家谈活动。8月份,全区科学建家试点村、社区举办一场科学建家大家谈活动。组织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科学生活常识,低碳节能小窍门等,在全区家庭中倡导节约能源的生活方式,形成低碳生活共识。超级秘书网

三、保障措施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妇女文明素质大培训活动是科学建家活动的一个抓手,是建设文明古冶的重要基石,对进一步提高我区妇女的文明意识和文明素质,推动文明古冶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各级妇联组织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此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谋划,明确任务,落实人员,迅速展开,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要大力弘扬“五加二、白加黑”工作精神,以时不我待的进取精神加以推进。特别是抢抓全区三年大变样和资源性城市转型的有利时机,用真抓实干的精神来感化和带动广大妇女迅速投身到活动中来。

2、培树典型,点面结合。各级妇联组织要善于发现和培树各类先进典型,用身边的榜样推动工作全面展开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教育局综治民调活动方案
       区环卫局200行政能力提升活动方案
       环保局领导干部学法示范班子建设…
       200创先争优廉政活动方案
       党员干部创先争优实施方案
       市直单位创先争优落实方案
       学校推进创先争优落实方案
       产品销售市场开发方案
       党支部推进创先争优落实方案
       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活动方案
     
    智力精神残疾人寄养规划
    刘敬民绝对保证北京奥运将是平安…
    我们平凡我们快乐—教师节上代表…
    三下乡支教个人感悟
    国内计划生育工作计划
    如何使先进性教育活动成为群众满…
    先进性教育小结会议讲话
    安监局职员尚德倡廉演讲稿
    招商引资先进个人申报材料
    教育局实践科学教育讲话
    推进妇女创业小额贷款工作意
    促进妇女就业推动会的发言
    三八妇女节促销活动企划案
    学校庆三八妇女节活动策划方
    社区庆三八妇女节活动方案
    市妇联庆三八妇女节活动方案
    学校三八妇女节活动策划
    商城三八妇女节活动策划
    商场企划部三八妇女节活动企
    旅游社三八妇女节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